琵琶行的背景,琵琶行作曲背景是什么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9 14:26:07

白居易出生于官宦之家,观其一生,应该是很殷实的,几乎没有被钱所急的时候。

他30岁左右通过科举做官,此时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

这位皇帝的特点:

一、在位时间够长。

二、足够有能力,先是整顿了当时混乱不堪的财政,又暂时镇压了不听话的诸侯镇使(要知道,上一个皇帝还因此退位的,甚至可能是因此而似的)。

是位很有能力的皇帝了。

也得益于此,白居易30-45这个区间,都算是享受了这段对整个唐中期都来自不易的安稳环境。

此时他对于朝廷主要的职责是上书意见。(主要是提意见,说毛病。以至于当时的皇帝还腹诽:这小子还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怎么就这么多牢*,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

也正因为这位皇帝的能为,让白居易和许多朝臣都产生了一个错误认知,难免就有些认不清局势,过分天真了。

所以,在815年,他40岁左右时,很冒失的参与到宰相武元衡被刺*的案件,也很自然受到了波及,因此丢官。

因祸得福!

不过我个人认为,也正因为这一次被贬,反而让他躲过了一劫,因为接下来整个朝廷都将要进入到一个很波诡云谲的局势中。

宰相武元衡,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只需要知道,他是个亲善边镇镇使的人。

而正如我之前所说,当时的皇帝是有意镇压边镇的,并且还取得了一定成果。

可此时还能有这样一位宰相在,也足以证明,这位皇帝采取的还是比较委婉的做法,而这位宰相应该是在此时充当了协调的角色。

所以他被刺*,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边镇、宦官、朝廷之间的矛盾已经积压不住,彻底爆发了,而且已经没有了和谈的可能。

这也直接导致了5年后,皇帝被刺*事件。

而作为开撕边镇的急先锋,甚至前10年就因为这些而得以升官顺利的白居易,却因为被贬,很巧合的避开了这段冲突。

皇帝以这样激烈的方式替换,后面的皇帝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必然是傀儡。

可让我难以理解的是白居易此后的经历。

他是在820年回都认职的,此时皇帝被刺,新的傀儡皇帝登基,本是作为旧皇一派直属提拔的他,竟然反常识的节节攀升,可见白居易背景之深厚。(参考其余几位苦逼,一般经历这么一遭,还能活着就不易,不被流放都该谢天谢地了。)

825年-826年,这短短的一年之内,任苏州刺史。

只这一年,我个人认为是白居易整个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段实现抱负的时机,算是为当地人做了点实事。

此后一直到死也就乏善可陈了,官照做,却实在与民与朝廷也没什么添数,也就是因为其大诗人的身份,写出些忧国忧民的句子,让人为之生出同情。

可他真正去实践这些抱负的时间太过短暂,所做之事也太少太少,而他所在的位置和所拥有的力量又太厚太厚,实在叫人唏嘘。

正合了许多诗人的毛病,感性、冲动,却偏离了实事,无法认清局势,书生气太重,以至于眼高手低了。

《琵琶行》是他816年所著。

此时他刚尤十来年的顺风顺水中突遭棒打,经历了整个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难免不忿。

(但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是要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不死都算好的,可见皇帝和一些朝臣对他很是爱护,他自身的家底真厚。)

回归正题。

那么,他苦吗?

一生的抱负没实现,年少的憧憬夭折,自然是苦的。

虽然他这个苦楚的背景是:当朝宰相被刺*,当朝皇帝被刺*,当朝官员和边镇和宦官们斗的如火如荼,几个边镇倒台,皇帝宰相都死了一波。

而他却连个牢狱之灾都没混上。

所以我实在是......

背景:

此时的唐朝早已经在经过安禄山事件后,一蹶不振,朝廷对边镇彻底失去管束能力,而当时的官员又一直是遗留着门阀贵门相互举荐的风气,以至于朝臣们、宦官、边镇都是自成一派的,斗争尤为激烈。

此后整个局势就一直是在动荡中过活。

而白居易整个背景又恰恰是避过了最不堪最沦丧的时期,还能从出生到成年的这几十年里撞上唐中期为数不多的几个有为皇帝。

尽管无力回天,却也让当时的社会得到了一定喘息,让人民的生活不至于像后来那么不堪。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是很难达成一致的,白居易的苦楚,是很多人求也求不来的苦楚。

白居易的磨难,在很多人看来可能还是个福报。

就是在这种种巧合之下,也走完了一个伟大诗人拧巴的一生。

此后就是唐晚期的不堪,前期有多风光,后来就有多沦丧,而白居易也很幸运的在这不堪到来前,离开了人世。

不得不说,时也命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