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风里浪里把花开
♪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花常开
珊瑚颂创作背景
《珊瑚颂》是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等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的一首乐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歌剧电影《红珊瑚》的主题曲。
1949年,中国解放后,国民党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拱卫台湾和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前进基地。歌剧电影《红珊瑚》中,还处在国民党队伍和渔霸统治之下的“珊瑚岛”原型,就是位于浙江台州湾海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采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战术,战役只用一天时间就取得了胜利。
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以此为背景创作了歌剧《红珊瑚》,讲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渔家女珊妹反抗渔霸压迫,并在解放军侦察员的带领下,发动全岛渔民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海,最终迎来海岛胜利的故事。
196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歌剧改编电影时,导演提出影片应该有首易于传唱的片头歌,于是曲作者胡士平、王锡仁,采用他们原本在歌剧中为珊妹谱写的主旋律音调,通过精心剪裁,完成了《珊瑚颂》的谱曲。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里浪里把路开……”红珊瑚,生长在深海之中,形似树枝,骨质坚硬,歌词以红珊瑚作比喻,形象展现了全剧中心人物珊妹柔美含蓄、刚毅不屈的品格,以及乐观坚定的斗争精神。
上个世纪60代年初,国家处于严重困难的时期,《红珊瑚》这部反映了革命现实斗争生活的歌剧,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潮来潮往,昔日战火中的海岛如今已是天蓝水清,而《珊瑚颂》的旋律依然回荡在人们心头,激励着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
一曲《珊瑚颂》在黄家湖畔缓缓响起
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
武汉科技大学师生共同演绎
武汉科技大学与党交织的记忆画卷
再次舒展
武科大人坚忍不拔的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
……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
15名学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踊跃投身革命实践
加入中国共产党
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