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一群“兴之所至、思之所往”的文艺青年在北京徜徉。王朔、张艺谋、冯小刚等如今的文艺大佬,那时或简陋的出租屋里,笔耕不辍,梦想着改天能在这个圈子里红一把。其中他们很多人在帝都北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互相关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的智慧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也熔铸了流淌至今的北京文艺精神。
叶京,这位现在被誉为“京圈真正的大佬”的人物,当时也不过一个文艺青年。他和王朔住一栋楼,平时去饭馆蹭吃蹭喝。如果不是被家里人送去部队历练,或许他会和王朔一起步入文学的殿堂。不过,机缘巧合之下的扎实军旅生涯,却又塑造出了叶京另一面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海淀当官的那几年,他积累了与高层打交道的人脉,这无疑为日后在娱乐圈称王称霸打下了基础。
当1997年,冯小刚拍摄《甲方乙方》急需一辆坦克时,已经混迹圈内的叶京二话不说把坦克“借”给了他。这简直是对好莱坞大片级的场面投入!也正是因为叶京这样“一句话”的气魄,让冯小刚不禁心生敬畏,再也不敢随意得罪这位大佬。厚重的人脉、在北京根基悠久的家族背景,无一不能体现叶京在京圈的顶级地位。
如果说叶京是新来乍到的富二代,那么侣海岩就是真正的贵界后生。他的祖辈功勋赫赫,父亲在文化部位高权重,这辈子轻轻松松就站到了人生的高点。更让人诧异的是,他又以一己之力,写出了一部不死的经典之作《便衣警察》。他就是传说中金湾家族后代的化身——没有任何人能轻易撼动他在京圈的地位,就像他写的悬疑剧情一样,扑朔迷离,神乎其神。
与侣海岩同一时代的叶大鹰,则是开国元勋的直系后人。他老子正红的时候,轻轻松松进入了北电导演班。毕业后凭着一股难以言状的执著,自导自演了《红樱桃》,轰动一时,独领风*。这样的人,其实无需刻意去树立威望,他的姓氏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昭示着他与生俱来的权力和尊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他,似乎正在蓄势待发,再下一城。北京人说不定很快就会在大街小巷里又听见他的名字。
我知道很多南方人并不理解“京圈”的概念。其实,所谓的“圈子”,就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小互助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只要你愿意互相帮衬扶持,那么今后你的名利场会发展的顺风顺水。赵宝刚,或者说这些京圈大佬们,悉数都是这个组织的受益人。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演员,后来以《过把瘾》一举成名,连金鹰奖都揽下了。
其实看到这些,我还真的会觉得他们的“圈子”好像是另一个娱乐帝国。你想拍戏,有叶京帮你弄资源;你想发个歌,叶大鹰邀你女儿合唱;即使是个小导演,也有赵宝刚会欣赏你的点子。所有人都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运作,你帮我,我帮你,大家都是赢家。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最激荡的年代。流行音乐在那时,刚刚爆发出第一次热潮。许巍和朴树的音乐脱颖而出。但其实,北京的文化圈已然形成一个体系。一些运气不错的青年,成为了这个体系中坚定的拥趸者和推动者。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共生力量。这股力量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推出了无数闪光的名字。可以说,这个“京圈”,正是北京文娱行业最蓬勃发展的时期。时间历经风雨,如今都老去,他们才悟明白最宝贵的东西永远不是金钱。我相信他们心中最怀念的,也一定是那些疯狂青春的岁月。那或许,正是他们一生最快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