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人物最初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而他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到席勒提出只能是君主、帝王、身份显赫之人,只有这些人的悲剧才能带来崇高之感。
随着悲剧理论的发展,悲剧人物延伸到可以是普通的百姓、一些小人物,正如莱辛所说的“周围的环境和我们环境最接近的人的不幸自认最深地打动我们”。
悲剧结局也不仅仅框定在以死亡作为结尾,悲剧走下了神坛走向了普罗大众。中国悲剧理论的发展受到西方悲剧理论的影响,但是中国长久以来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
为什么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带有女性“悲情”而不是称之为女性“悲剧”?“悲剧”指的是更为沉重的,更为有价值的崇高、伟大的事物。
首先,在“悲”的程度上“悲情”是远远比不过“悲剧”的;其次,“悲剧”不仅仅指“人生的”,它更多的是指“社会的”、“历史的”。“悲情”作为名词指的是悲伤的感情;作为形容词是指令人产生悲伤情怀的,充满悲伤情感的。
“悲情”往往定义的是“人生的”纠结、痛楚、无奈等情感。在众多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悲”的结果往往不是社会造成的,而是现代社会小人物假借影视作品宣泄苦闷情绪的呈现。
被改编影视剧中的悲情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原小说作者,这是写作者自身情感的投放,是内心苦闷的外放。网络小说写作者多数是青年人,他们在追求理想之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生活的、工作的、情感的,各种压力与苦闷让他们内心怀有各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