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故事梗概,死亡诗社主题分析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1 00:50:50

《死亡诗社》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而美国和西欧大规模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运动的参加主题是青年,他们反对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价值观,提倡冲破约束、追求刺激等)。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基汀老师的做法是在跟整个社会机制对抗,以一人之力抗衡整个体制,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内的悲剧。

死亡诗社故事梗概,死亡诗社主题分析(9)

本片起名为“死亡诗社”,或许正是想表达“向死而生”的含义。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里探讨了这一说法。在他看来,死和亡,是两个概念,死是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逐步走向死亡;而亡,是结束,是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点。所以:“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海德格尔之所以提出这一点观点,其实是为了激发人内心对“生”的*,生命的活力。人要时刻保持“死”的觉悟,然后,才能在精神上觉悟,才会去重视自己生命的意义,才会在有限的生命里,才会去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真正地、清醒地活出自我。

在影片的最后,虽然尼尔死了,基汀老师也被辞退了,然而当曾经最胆小的托德·安德森站在课桌上,向基汀老师用“O captain,My captain”告别时,当“死亡诗社”的成员们一齐用“O captain,My captain”向基汀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时,我相信,基汀老师已经在学生们心中种了一颗种子,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探索,这颗种子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里,一定是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死亡诗社故事梗概,死亡诗社主题分析(10)

死亡诗社故事梗概,死亡诗社主题分析(11)

死亡诗社故事梗概,死亡诗社主题分析(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