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在昆明一家电影院,观众在电影《长津湖》展板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连日来,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长津湖》在全国持续热映,激发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同时,也引发外媒关注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10月5日的报道中称,电影《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是中国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重新开放以来,爱国主义在中国电影票房赢得胜利的又一典型案例。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长津湖》自上映至国庆假期期间票房收入超34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超7000万,这样的成绩着实不俗。英国《每日邮报》在报道中称,正在全球上映的电影《007:无暇赴死》和《长津湖》比起来“相形见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有人感叹,“看着看着,眼泪就不自禁地就流了下来。”有人感怀,“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有人写道,“电影结束等了十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通明,车来车往,好不热闹,才发现这就是曾经最可爱的人给我们的彩蛋。”看什么电影,是相当个人化的选择,中国人自发形成的“扎堆”观影热潮既是对电影本身的认可,更是对“最可爱的人”的缅怀致敬,充分展现着中国人朴素而浓烈的爱国热情。
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来源于历史,深植于现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责任担当,“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人生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在一代代传承中,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成为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基因。强烈的爱国情怀,书写了中国历史的主旋律。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艰苦卓绝的长津湖之战中,仓皇逃出志愿军包围圈的美军陆战一师士兵见到了令他们震惊的一幕:129个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战斗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令人震撼的“冰雕连”,树立的正是爱国主义的不朽精神丰碑。经历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中国人对反对霸权政治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也对爱国的含义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相比于70多年前,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走向现代化,早已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中国人拥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不再靠算盘为“两弹一星”计算数据,也不用在战争中艰苦求生。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中国展现出非凡的治理效能,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如今也终于梦圆。
中国人爱国情感的表达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直接。当武汉重启、神舟飞天,雄壮嘹亮的国歌声诠释着中国人早已融进血液里的爱国情怀;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2周年,迎风飘扬的红旗展示着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当个别国家妄图拉帮结伙孤立打压中国发展,中国人态度坚定,“谈,可以;打,奉陪;欺,妄想”……14亿多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富足、扬眉吐气,充满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拥有“平视世界”的自信自强。
通过《长津湖》这扇小小的窗口,外媒看到了“爱国主义的胜利”,无论他们对此如何评价,都无法忽视一个事实:中国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这股磅礴力量奔涌向前、势不可挡。(孟庆川)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