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公元742年秋天,李白接到了一份当朝皇帝的诏书,让他再次走进长安。告别家人时,李白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千古名句。不成想,此行却成为了李白命运中的重大转折,而唐王朝也迎来了自己命运的拐点。
世人只知李白是个恃才傲物的诗人,殊不知他亦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年轻时,他孤身一人前往长安,拜宰相、见高官、面公主、求皇上,自荐经世之才——“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求官不得、入仕无门,李白只得寄情于山水之间,四处游历。
但即便如此,挫败和打击并未能让李白心灰意冷,反而让他将长安放在了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此行,李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同样在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唐朝的国号由开元改成了天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始于公元618年的唐朝,经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再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此时的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疆域辽阔、国库充盈、兵力强盛、乡野殷实。物华天宝,名副其实。
而浪漫的、自由的、洒脱的、锐意进取的、“手可摘星辰”的李白,无疑是盛唐最好的“代言人”。
在大唐的万千气象中,诗歌是流芳百世的精魂;在大唐的万千诗人之中,李白是一面万众瞩目的旗帜。晚年的唐玄宗渴望自己治下的唐王朝,能像那些诗歌一样被世人传颂,流芳百世。于是,他召回了李白,让他和自己一起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
只是,此时的唐王朝已经病入膏肓,虽管仲复生,不能治也!
就在李白重回长安之时,进入而立之年的杜甫则是刚刚在东都洛阳成家。
这位沉默寡言的诗人,也像李白一样胸怀大志。24岁那年应试不中,杜甫登泰山抒怀。先师孔子有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他则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篇。可是,在杜甫的生命年轮上,却总是刻满痛苦和哀伤。
父亲早早病逝,儿子不幸夭折;他不是去应试,就是在应试的路上。家境衰落,颠沛流离。杜甫在痛苦挣扎中,度过了唐朝天宝的最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