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武侠电视剧最兴盛的70年代至90年代,香港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武侠电视剧大概就属丽的(以及后来的亚视ATV)以及著名的TVB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所有童年记忆武侠电视剧,绝大多数也都来自这两家公司。
当然细较起来,亚视和TVB的武侠电视剧,有着非常大的风格差异。例如亚视往往剑走偏锋,主题阴沉,画面灰暗,着力于挖掘人性,少有大团圆结局,更多神剧情神转折。而TVB则很早就意识到“合家欢”的重要性,始终将大团圆,寓教于乐,正能量,主旋律、高大上的正面人物作为自己商业模式的成功之道。毫无疑问,TVB取得了巨大商业上的成功。而ATV则日趋边缘化,只在少数部分观众心中封神。
但,时隔多年后来看这两个电视台分别推出的武侠电视剧,抛开现在都显得有些粗糙的制作,总有一种感觉:总体而言,亚视更经得起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它凄厉凌冽的风格,还是犀利阴冷的故事,或是苍凉黯淡的画面,乃至复杂立体的人物。
我们当然可以说,亚视的制作往往更艺术化,更富思想性。只是亚视却难免忘了一点:思想性和艺术化,原本就不是电视剧的追求。如果想要探讨沉重的人生话题,观众会更倾向于看电影、小说,而并非在固定的时间点坐在电视机前,花上数周数月等待一部漫长的电视剧。尤其是在电视剧的传播途径当时只集中于电视频道,又是香港这样一个人口基数不大的弹丸城市中——这和《西部世界》、《权力的游戏》、《纸牌屋》的异军突起,情况又大不相同。
惋惜固然惋惜,但作为天生喜欢阴暗苦逼剧,对爽文爽剧有着天然抵抗力的“犯贱”观众,在情感倾向上,绝对一边倒的倒向了亚视。
更加感激没钱的亚视,无法和TVB竞争当时最火的金庸小说版权,拍不了《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什么的,倒是拍了两部我最喜欢的古龙剧经典:刘松仁版《九月鹰飞》和《剑啸江湖》,尤其是后者,当之无愧古龙剧的巅峰。
如果要问我古龙武侠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一定不会推荐著名的秋官版《楚留香传奇》,甚至也不会选著名的梁朝伟吴岱融《绝代双骄》(其实这部原著就不是那么能代表古龙)和吴岱融张兆辉版的《边城浪子》,而是会选这部94版的《剑啸江湖》(或者加个新加坡的《莲花争霸》)。
我倒蛮相信,喜欢古龙的人,大抵上对欢乐、团圆、正义、大人物、仁人志士正人君子、救国救民、理想主义之类有着一定的疏离感。所以刚刚好,就去看ATV的《剑啸江湖》吧。
绝对让你惊艳。
正如此前所言,《流星·蝴蝶·剑》大约是古龙情节构思最为完整,故事张力最为集中的一部小说了,这也意味着,它可能是古龙作品中,最适合拍成影视的一部。
在古龙不算太多的改编电视剧广获成功的例子中(不仅是票房,还包括口碑,尤其是在古龙铁杆粉丝中的口碑),《流星·蝴蝶·剑》的改编剧或许是最多的(虽然它名气在古龙作品中不算大,改编率也不高),包括楚原的《流星·蝴蝶·剑》,《莲花争霸》,甚至2010年央视的《流星·蝴蝶·剑》,但在看过央视版再去补完《剑啸江湖》的我来说,不得不说最喜欢的,还是香港亚视的绝唱《剑啸江湖》。
在所有影视改编中,成功者各有各的经验:《莲花争霸》的诡谲凄艳、楚原《流星·蝴蝶·剑》的唯美诗意,央视版则正如我分析过的一样,胜在剧情的完整和严密。但《剑啸江湖》则完全剑走偏锋。它可能是人物塑造上最成功,视野格局立意最高的一部,不仅在古龙的武侠改编中,甚至在整个90年代香港亚视TVB最后的武侠影视剧中,也是最后的绝响与余韵。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有那么一点点超出了古龙的范畴,至少,他是那么的努力,甚至有点达到了古龙想要达到却由于敷衍了事,没有达到的境界。)
这部电视剧最接近古龙的是什么了?
我想,是那份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苍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古龙小说中多次发出的感叹。
和大多数武侠小说不同,古龙笔下人物,几乎没有“机缘巧合”可言,更少小人物修炼成大英雄(倒过来还差不多……),都被看不见的命运丝线摆布,他们或受制于情感,或受制于*,谁也逃不开命运的大网,仿佛陷入蛛网的小虫,越是挣扎,束缚越紧。而躲在不远处随时会露出毒牙的蜘蛛了:此刻的捕食者,下一个瞬间,便可能被别人捕猎。
于是那无能为力的徒劳感和无意义的虚无感,便成为笼罩在所有人物上空的乌云,挥之不去。
《剑啸江湖》正是在这一点上,无限还原了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