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里茨为什么能少胜多,奥斯特里茨知乎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5 03:14:05

王翦(生卒年不详) 明人绘

再者,兵贵精、不贵多,人数少的军队未必不能打。

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集中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往往意味着“七拼八凑”,意味着指挥混乱、调度困难。昆阳之战中,刘秀率三千敢死队冲击敌阵,击溃了一万余新莽的中军部队,而其余新莽官兵不是赶紧前往支援,而是眼睁睁地看完刘秀如天将下凡一般的表现后,就一哄而散。

同理,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认为,淝水之战中,前秦那支百万大军“不过是一批被驱迫的新发之卒,并没有形成战斗能力,欲对之作周密部署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当苻坚率领的前锋部队败退后,强大的前秦部队顷刻间土崩瓦解。而很多农民起义军,更是自带“树倒猢狲散”的流寇属性。

奥斯特里茨为什么能少胜多,奥斯特里茨知乎(9)

陈胜吴广地图

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孙恩起义、黄巢起义、方腊起义还是元末、明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往往将一路之上裹挟而来的流民、饥民、乱民乃至土匪响马、散兵游勇等全部囊括进队伍中来。这些人打起仗来难顶大用,甚至时不时会因纪律不严率先跑路,导致整个战局崩溃。故而史书中经常会有几千官军大败几万起义军的战例,即使是在明末危局中,这样的战例都不少见。

所以说,兵贵精而不贵多。当年诸葛亮只有一支不到十万人的*军,却打得“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的司马懿“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就足以说明问题。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其实并不玄幻,胜利的背后,往往是外因内因综合的结果。

参考资料:

〔1〕李硕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2〕张明扬 《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

〔3〕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

〔4〕苏小华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

奥斯特里茨为什么能少胜多,奥斯特里茨知乎(10)

END

来源:微信公众号“历史D学堂”

作者:林森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