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里茨图片大全,奥斯特里茨背景故事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5 03:23:45

奥斯特里茨图片大全,奥斯特里茨背景故事(1)

奥斯特里茨之战发生于公元1805年12月2日,因法国皇帝拿破仑、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均参加此次会战,所以史称“三皇之战”

这一战中拿破仑指挥法军以少胜多,击败俄奥联军,是被称之为拿破仑的巅峰之作的,拿破仑本人对此也非常自得,本文就从基于作战体系的战术和基于武器的战术来进行考察。

本文考察的重点在于两种战术层级对于战斗的影响。

一、先看基于武器的战术。

一般的书籍都把法军当时的战术叫做“半旅纵队进攻战术”,简称“纵队战术”。这是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实际上还是在战斗中展开横队进行战斗,本质上还是“线性战术”,只是对线性战术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所谓“半旅”,是指两个营组成战斗编成;“纵队”是指两个营以纵队的方式进行接敌运动;“进攻战术”是指在进至敌方200—300米的距离内,先头营以纵队展开为横队进入战斗,后一个营随即在进至200—300米距离展开为横队进入战斗的方法。

奥斯特里茨图片大全,奥斯特里茨背景故事(2)

这是个错误的图片描述

与当时的其他军队普遍使用的“线性战术”相比较,具有机动能力强,展开战斗队形快,又便于在选定的地段集中兵力火力的优点。因此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这个战术是典型的基于武器的战术。

当时欧洲各国步兵作为主力兵种使用的是滑膛枪,而滑膛枪的主要缺点在于射击精度不高。为了进一步发扬火力,出现了“线性战术”。到拿破仑时期,大约100米距离内,滑膛枪的命中率理论为50—60%,实际战斗中大约是15%,甚至出现过平均450发造成1人伤亡的情况。

对于线性战术来说,解决在行进中投入战斗的问题是首要问题,也就是首先要解决由行军的纵队展开为横队的方法。

奥斯特里茨图片大全,奥斯特里茨背景故事(3)

这还是个错误的图片描述,比前面一个图强了一点

意思有点接近了,但还是错误

为什么这是首要问题,道理是非常的简单,展开为战斗队形越快,进入战斗的时间就越短,就越能发扬火力,取得优势。

而法军的“纵队战术”在当时最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此点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那么是如何来解决在行进中投入战斗这个问题呢?

当两个营成纵队前进实施队形转换时,只要纵队停止前进,纵队中的各个分队通过斜方向的行进就可以直接到达他们在线式战斗队形中的预定位置,甚至不需要纵队停止前进,在先头分队继续前进的同时,纵队的其他分队就可以通过向斜方向的快速跑步到达他们在线式战斗队形中的预定位置形成线式战斗队形。更重要的是,纵队向前方和两侧展开成战斗队形时,其行进方向自然就成为了兵力运用的重点。

正因为此,“纵队战术”更好的解决了在行进中投入战斗的问题,部队的机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纵队行军自然比横队行军机动能力更强),这是带来的第二个优势。

也正因为此,可以更好的在选定的地段集中优势兵力,这是带来的第三个优势。

实在找不到正确的图片,实体书自己画吧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半旅纵队进攻战术”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扬滑膛枪的火力而采取半旅战斗编组,以更快捷的行进中投入战斗的方式的“线性战术”。(这个问题如果读者看不明白,会在基于武器的战术一书中详细讲解,包括本文所说的“纵队战术”也在《这才是战争——金戈铁马》一书中详细讲解,这里不展开了。)

所以是典型的基于武器的战术,它所基于的武器就是滑膛枪,当滑膛枪不存在了,这个战术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要是认为拿破仑就是这样才无敌于欧洲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基本战术很容易被学会,事实上欧洲各国也在那个历史时期先后模仿法军,纷纷采用“纵队战术”。

二、接着我们再来考察基于体系的战术。

在之前我们把基于体系的战术称之为战术原则。

那么,哪些可以被称之为战术原则呢?

大概有这么几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

造势任势,示形动敌的原则。

避实击虚,重点打击的原则。

奇正结合,机动为先的原则。

践墨随敌,尽敌为上的原则。

全面保障,突出重点的原则。

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前五条,最后一条普通读者的兴趣不会高,略去。

因而,基于体系的战术有以下基本战术策略。

按方向可以分为正面攻击和侧面攻击。

按效果又可以分为消耗和破击。

按行动又可以分为正面击溃,突破、分割、包围、歼灭。

而两种战术层级的基本战斗样式必然就是进攻和防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