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的哀伤,直达最深的生存疑问
第一个场景,女主为妹妹哼唱着摇篮曲,小妹妹害怕成为贡品,恐惧中无法安眠。一出场,女主的一家就被置于生死选择的压制中。女主温柔的歌声,在压抑的气氛中带来紧张。而她也只是十六岁的女孩,双眼张望着未知的世界。
饥饿游戏,寓意着人在饥饿、匮乏、失去公平的状态中,命运被悬置于游戏设计者的掌控下,似乎是个人在奋力打拼,却被巨大的规则安排、限制,在桎梏、恐惧、亡命奔跑中诠释爱与成长。
如同被置入瓶中的花朵,电影中,女主的生命成长过程被电影观众观看,更特别地,她的贫穷与美丽,爱与痛,真与假,苦涩与挣扎,也被置于全程直播的过程中被施惠国的全体国民观看。
温情的男子
似乎这是游戏版的灰姑娘与水晶鞋。一个煤矿区出生的青涩女孩,在聚光灯下,舞台华丽。她暴露在所有人目光下,收集人们的评价或者掌声。一次又一次的冒险,生离死别,她在眼泪、受伤与噩梦中,渐渐看懂了规则,把剑射向天幕,终止被摆弄的现实。在荒诞残酷的游戏规则下,沉重的挤压,并没有让邪恶真正得逞,女孩的青葱生命被生命内在的爱与善良照亮,那么,哪些事情是女主可以做决定的?
第一件:为了亲情,代替自己的妹妹成为贡品志愿者。第二件:爱情的选择:是男一还是男二。第三件:*死斯诺,还是科恩。
每一次决定,循着爱的方向,在爱的觉察中,她要保护亲人、爱人、利共体。爱人的对立面,是夺取自由、公平的权利游戏掌控者。她也有“屈从”的时刻,在十二区亮相,安抚百姓,成为斯诺们的“傀儡”。但她逐步明白,自己的真正敌人是斯诺,而最终因为斯诺的“点醒”而勇敢地把剑射向女独裁者科恩。
她没有政治理念式演说,只有底层女孩的爱、善良、公平的直觉。女主与男二,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整个叙事中,她的命运演示着女性在家庭、社群、种族的生存结构中,遭遇着系统性的伤害。虽然女主在舞台上非常绚丽动人,但她没有男性特有的英雄情结与权力意识。
女主赢得了成功,但名利,只是副产品。配角科恩,一位女独裁者,死在自设的万人刑场。科恩的内驱力似乎来源于对权力的获取,模仿男性。
春天里,黄色的蒲公英开放了,意味着向游戏规则下的逝去者致敬,也意味着着重生。
女主生命内在的爱与善良,在与男一、男二的互动中反复出现。也在剧情发展中推动着女主多次说出安慰的语言,救助的行为,是剧情走向结局的内驱力。虽然没有看出全片任何的神性暗示,但是,整个影片的苦难正是来源于缺乏神性下人们的丛林绝*骗局。
庆幸的是,温情,并没有真正缺席。
三、每个人,所置身的……
幕后的操作者,死亡的象征
十二区,每个人置身于族群与权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