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要放十几年前,还行。
但放在今天,所有的体现智慧的点都是事后诸葛。
加上还是一贯的婆媳那点事,莫名的女权,永远的老公家世和事业不如老婆。
过时了……
而且当年横空出了一部《欢乐颂》,更是阅后即忘;
去年呢,她写了《少年派》,反映了当代家庭对高考的教育焦虑。
开头不错,只不过后面全部变成了狗血集合,远不如同期的《小欢喜》鞭辟入里。
她后期这几部剧虽然有的探讨生育,有的探讨媒体,有的讨论教育。
尝试是好的,但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深入人心,真实深刻,而是变得非常悬浮。
简言之,看不下去。
为啥呢?
橘子在此只讨论她的作品,不讨论她的生活,但是梳理时间线,从她2012年在微博喊话“小三”:
“其实您与我通报的消息,在过去四夜里我和偶得爹已深入探讨过了。我俩回顾过去漫长的23年共同生活的经历,彼此更加坚定希望能够共同度过余下的岁月。我感谢您在过去5年对偶得爹的爱和照顾。希望您能接受这个现实:他爱我多过你。”
槽点密集,无从下嘴。
这位女士自此开始了放飞自我之路,经常就社会事件发表一下令人跌破眼球的言论。
什么叫何不食肉糜,什么叫幸存者偏差,什么叫没有同理心?
这就是。
还有说朋友的儿子上耶鲁,被女同学给钓走,她的疑问居然是:
女孩子考名校都是为了钓金龟婿吗?
人家既然是同学,那就是同样牛,怎么就是女人钓男人呢?为什么骨子里就要这么无条件性别矮化呢?
不会说话就不要说了。
很明显,她的思想并没有跟随时代变化去更新,已经变成我们最看不惯的“中年油腻”了。
或多或少,她的这些思想影响到了她的作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众所周知,六六以前作品里的女性角色都非常复杂。虽然设置非常不正面,但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