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题材一直是小说和影视创作的热门,而以派出所打击队为书写对象的作品却比较罕见。著名公安作家吕铮最新长篇小说《打击队》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延续吕铮一贯的警察题材创作,《打击队》讲述一名派出所打击队警察的成长故事,同时以此为线索展现新时代人民警察守正义、保民生的信念与担当。
警察与作家,两个带有神秘光环的身份相互碰撞,集于一身。警察作家吕铮,也是个“斜杠青年”,他还有多重身份:作曲,北京音协会员,他自己编曲加演唱加合成;编剧,热播剧《三叉戟》,他亲自操刀改编自己的同名小说,由陈建斌、郝平、董勇精彩演绎;他还是朋友圈里最热爱带娃晒娃的金牌老爸……但他同时也是专一的,认准一件事,专、精、深:当警察、写警察。
吕铮从警经历丰富,曾为公安部猎狐缉捕队成员。所谓内行看门道,他已出版包括《名提》《猎狐行动》《三叉戟》《三叉戟之纵横四海》《名提》《藏锋》等在内的20部长篇小说,笔下人物囊括治安、户籍、刑警、交警、法医、经侦、网安等多个警种,深入警察甘苦,融入自身的体认与情感,同时以警察的视角犀利洞察社会现实,不仅引起文学界关注,更激起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强烈共鸣。曾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作品连续5次获得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第二十九届华鼎奖最佳编剧提名等奖项。导演吕行认为,“吕铮能从涉案领域脱颖而出,得益于他笃定的主流表达、娴熟的剧作法运用和精神层面的高度,且作品展现的内容能与当下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接轨。”
长篇新作《打击队》主要描写了辅警邰晓阳因意外破获大案被特招入警,分配到小满派出所打击队工作后发生的故事。主人公邰晓阳小名“太阳”,性格热情阳光,他笃信正义、责任心强,将打击犯罪视为警察天职;来到打击队后,他却发现面临团队缺乏战斗力的局面。随着故事推进,邰晓阳不负领导期望,在打击队引发“鲇鱼效应”,在与队友一次次的价值观碰撞中,他的理想、信念、责任、使命,唤醒了大家从警的初心,最终与队友通力合作破获了大案。
小说《打击队》首发于《人民文学》2023年第1期。中国作家协会*处*、《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评价说,在《打击队》中,小人物的英雄性情,始终跃动又备受考验。小说让理想与现实的观念纠结点,转换为案情跟世情、心向与心象之间的故事张力场,那些志业与职业、社会和心理的宽阔敞开面与幽深隐秘层,令人神牵魂绊,并由衷地亲近和感佩质朴明朗、执着坚定的精神力量。“我认为吕铮秉承着《红楼梦》式的正邪观,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性格的弱点,但并不影响他们人性整体上的光辉。吕铮也把自身性格当中最有温度、最有光彩的一面放到了书里。”这个评价在第四届茅盾新人奖授奖词中也有所体现:“他(吕铮)的小说既有起伏跌荡的引人故事,也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蕴;由笔下的各类警察人物形象,既写出了当下社会的痛感,也写出了这个时代的脊梁。”
著名作家石一枫表示:“吕铮塑造了新颖而别致的公安民警形象,他们总体上重大义而不拘于小节,有情怀而不露于行迹,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某种北京人的性格特征。《打击队》既可视为对公安文学的拓展,也可视为从一个特殊行业折射普遍时代的小说典范。”比如小说在开篇对主人公出场的细节描写:“一切安适如常,没那么好,也没那么不好。就像面前的这条路,无论走过多少次,每次遇到的人、经过的事都会不同,而走路的人也会变化。就像《阿甘正传》里说的那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块的滋味。在面对冗长平淡的日子时,最令人沮丧和惊喜的也莫过于未知。比如,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深夜里,会发生一次如此激烈的追逐。在黑暗中,有一个人在奔跑,确切地说,是有一个人在和一辆红色的“英菲尼迪”赛跑。那人穿一身藏蓝色的衣服,速度很快,像一把剪刀剪开了浓重的黑夜。而英菲尼迪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路上左突右撞,接连撞上几辆正常行驶的汽车,依旧没有停下的意思。夜归的人们驻足惊叹,也不顾危险,他们已经好久没在循环往复的正常秩序中见到过如此激烈的追逐对抗了。‘停车!警察!’那人高喊着,吃瓜群众‘嚯’地感叹,确定这不是在拍戏。追逐的人叫邰晓阳,二十三四岁的样子,身材不高大,体形不健壮,跑步的姿态也不潇洒。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爸姓邰,他妈姓杨,两人各取一字,希望他如初升的太阳般健康、快乐。人们都喜欢叫他“太阳”。派出所的师傅告诉过他,警察抓捕的时候要像猎豹一样,一旦奔跑起来就不能轻易停下。警察的奔跑关乎于职责、使命、荣誉和信仰,抓捕成功是理所应当,抓捕失利丢的是这身警服的脸。但此刻他穿的并不是警服,而是辅警制服。这两身制服看似差不多,但肩章、臂章、袖口、编号等细节却大不相同,更何况警察和辅警一字之差,实际的身份却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辅警没有执法权,只能协助民警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但身为阳光路派出所的辅警,太阳却一直笃信自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在他儿时的梦里,总会出现电视剧里的那种浮夸场景:单手持枪,大义凛然地挡在人民群众面前,对犯罪分子高声厉喝;头顶国徽、穿一身特提气的警服,高昂着45度角向鲜红的国旗敬礼;或者像现在这样,化为正义的猎豹,勇往直前、奋力擒贼……但他在经过一次、两次、三次、N次入警考试失败之后,依然在做着巡逻站岗的辅警工作,没有气馁。”
吕铮笔下的人物鲜活,节奏鲜明,故事发展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导演徐纪周对吕铮小说的人物印象深刻:“吕铮笔下的警察一律一口京片子,满腹委屈,摸爬滚打多年却磨不去一身的棱角,知世故偏偏不能世故!一个个热气腾腾地站在那儿,带着作者的灵魂!”而导演、演员大鹏也表示:“ 无章无节无小标题从头到尾不歇一口气的故事,特有吕铮范儿。吕铮在现实世界一门心思写故事,他的主人公在故事世界一门心思守护人民,他俩的忙活,都特真诚,读来让人痛快,拍案叫绝,一回味,还有那么点感动。咱们一块儿痛快地忙活地活着吧!”
在编剧杨薇薇看来,复杂剧烈的社会变迁,藏在凡俗生活中的小满派出所,藏着灵魂深处的不甘与不安。笨手笨脚笨办法,小警察太阳侦破的不仅是日常小案与隐藏大案,更是人心的困顿,他守护并重新安置着众人的精神,在天与地的中心。比如吕铮对小说主人公的个性介绍:“在平常的日子里,他总会显得笨手笨脚,会被一些家伙捂着嘴嘲笑。比如在值夜班的时候,明明可以背着监控打盹,他却总是将眼睛瞪得像铜铃一直到天亮;夜里站岗,有的辅警会偷点儿小懒,蜷个腿、弯个腰,反正也没人看到,但他却笔管条直,像个接受元首检阅的仪仗队士兵。这么一来,就很少有辅警愿意跟他一起干活了。因为要将每件事做对,他显得特别另类。许多人说他傻,但他自己却不承认,傻子能通过辅警考试吗?也许他缺的是人们常说的情商。但猴子却和别人不一样,从不嫌弃、笑话太阳,主动要求和他一个岗。”
在文学呈现上,《打击队》是吕铮的又一次突破,体现了更高的文学品质追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总结说,吕铮是当下公安文学优秀作家的代表,他生活经验丰富,写作功底扎实。通过《打击队》能感受到作家“召唤生活”的本领,书中塑造的人物和构造的场景给人真实的感觉。青年评论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张鹏禹表示,《打击队》讲了一个富于时代气息的警察故事,塑造了一个可爱可亲的警察群体,更透过这个群体,深度挖掘了那些现代人难以简化和摆脱的生存困境。相信这部有筋骨、劲头足、耐咂摸、好阅读的作品会成为吕铮创作生涯的一个新起点。而吕铮则深情地表示:“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是孤勇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孤勇中把笃定的信念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