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个公道已经处在法律之外的盲区,真正能给予的应该是社会道德。秦玉河所做所为虽不犯法但无疑不合乎社会道德。
从李雪莲找秦玉河论理来看,秦玉河不避旁人的目光,在饭桌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甚至在众人面前羞骂李雪莲。道德层面的谴责和约束对这个负心的男人来说是苍白无力的。
由此来看我们的当下,社会法治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但依然存在着盲区,而在法治的盲区里社会道德却未能及时填补。这是剧中李雪莲和秦玉河的最根本的矛盾点,也是李雪莲一直积郁在心中的那个结。
男权社会里对女性权利的忽视《我不是潘金莲》从开始李雪莲和秦玉河夫妇之间的矛盾到后来演变成一位农村妇女和一群官员的矛盾。直白的说应该是成了一个女人和一群男人的矛盾。
秦玉河抛弃李雪莲并当众羞辱她是潘金莲,归根结底还是他内心深处的“处女情结”。结婚男人可以不是处男,但妻子必须是处女,这是男权社会的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
而那些政府官员呢?前任官员因回避问题不作为而被处分,后任官员改变工作作风、主动上门解决问题,可还是无功而返,李雪莲的心结越解越是死结。
判案的法官王公道一直认为自己判案很公道,为什么李雪莲偏认为不公?找不出问题出在哪?
郑县长逼着李雪莲写不再继续上访的保证书;马市长亲自找李雪莲作思想工作却谈的不欢而散。
不难看出这些官员们都是男人,站在男性的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更善于依赖冰冷的公权执行和非白即黑的司法裁决,却忽视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保护。李雪莲的执着在他们眼里成了不可理喻,也成了他们眼中的“刁妇”。
相信观看剧情的男同志大多数也会觉得李雪莲太执拗、太拧巴,但如果站在李雪莲这个女性角度来看呢?*期间被丈夫抛弃,房子落空,腹中孩子流产,她无疑是弱者和受害者,是应该被整个社会同情的。
《我不是潘金莲》里面审判官、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乃至省长全部出现,唯独一个官员或者组织没有出现,那就是妇女主任或者当地妇联。如果让妇女的问题妇女来解决,那么还会是死结吗?
李雪莲的上访之路无疑是对男权社会里女性权利的呐喊,也希望整个社会更多的去关注女性,多一点从她们的角度去面对她们的问题。
人性的自私与社会的冷漠,李雪莲活成了当代的“祥林嫂”《我不是潘金莲》里李雪莲从开始的打官司到后来十几年的上访,身后是一群人围绕着她转。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们各自的目的不同,但所表现的自私与冷漠却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