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敏感多思,喜欢写作,中学时就常在《萌芽》、《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上投稿,共发表20多篇作品。
高二那年,许嵩将他误会老人偷手表的故事写成作文《把伤痕当酒窝》,文笔成熟、富含哲思,被选入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又被《意林》刊登。
然而,许嵩却是不折不扣的理科生,15岁时,还拿到了讯飞杯全国中学生网页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第一名。
就读安徽医科大学期间,他就凭借着一流的电脑技术,用编曲软件做数字音乐。
一个人加一部电脑,许嵩就这样开始了单打独斗的音乐之路,并径直闯进我们的青春。
2011年,许嵩签约海蝶唱片公司,人们以一种复杂的心态,准备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商业化的许嵩,然而,他本人却一声不吭地溜去香港学习,回来后交出一张专辑《苏格拉没有底》。
这一年也成了许嵩音乐生涯的分水岭。
2011年之前,许嵩的歌里多是风花雪月,薄愁小爱,在此之后,他开始在作品中思考更宏大的议题。
《微博控》写媒介依赖,《敬酒不吃》怼酒桌文化,《违章动物》批判城管暴力执法,《拆东墙》讽刺强拆问题,《全球变冷》警醒社会道德冷漠,《假摔》同情外卖骑手的遭遇,《冰柜》探讨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大千世界》关爱受灾儿童...
歌的立意提高了,隐喻变多了,偏爱流行金曲的人觉得难懂,逐渐对许嵩不抱期待。人气低了,流量少了,但他波澜不惊:
“你希望的,只是跟你有精神共鸣的人来听,而不是追求数量。核心的不是人,是作品,是你的文字、思考带给人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