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谭晶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年代。因演出市场不景气,不久周丽萍和丈夫所在的文工团解散了。
为了生存,周丽萍改行做了一名公交车售票员,谭新明也放弃歌唱艺术,去建筑公司当了一名水电工。
离开灯光璀璨、万众瞩目的舞台,每天从事最基础的、没有创造性的琐碎工作,周丽萍和丈夫都很失落。但他们心里始终有一盏希望的灯火,那就是自己的女儿谭晶。
夫妇俩在单位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都很累,但他们从没放弃对谭晶的培养。周丽萍教女儿唱歌,谭新明指导女儿唱歌时的肢体动作。
谭晶
他们住的是一间10多平米的简陋平房,里面没有像样的家具家电,甚至连窗帘上都打着补丁。但小屋每天傍晚都飘出美妙的歌声,每一寸空间都洋溢温馨。
在父母精心打造下,谭晶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是班上的小明星。她不仅长得漂亮,歌唱得好,而且从不怯场。无论台下坐着多少人,无论下面坐着多大的领导,她都能自信从容地登台演唱。
021984年,谭晶7岁了。就在这一年,周丽萍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单位辞职,自费去中国音乐学院学声乐。
谭新明得知后犹豫了,因为妻子要学两年,学费共计1万元。在80年代初期,这笔钱无异于天文数字。
见丈夫把眉头拧成了“川”字,周丽萍动情地说:我去北京进修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咱们女儿越来越大了,身边没有好的音乐老师可不行,我学成归来就可以更好地教女儿。
早年谭晶
谭新明深爱妻子和女儿,一番思索后,他东挪西借凑齐了1万元,将妻子送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此后谭新明在家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女儿。周丽萍也不容易,她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上课、练声,不敢有丝毫懈怠。
那时电话尚未普及,谭新明和周丽萍每星期写两封信,交流生活、学习及女儿的情况。
谭新明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除了供妻子上学,还要抚养女儿,日子实在太难。难则思变,后来他开始尝试做小包工头,日子稍有改观。
钢琴前的谭晶(9岁)
1986年,周丽萍从中国音乐学院结业了,她从北京带回了大量的音乐类书籍、磁带,还带回一个大件,她花1900元买回一台钢琴。
如此一来,整个侯马县有了两台钢琴,另外一台在群众文化馆,
重回侯马后,周丽萍没有再去公交公司上班,她一边接零星演出,一般教孩子们音乐。
她对谭晶格外上心,不厌其烦地教她练发声、学乐理。只要条件允许,她还带谭晶一起演出。谭晶进步很快,渐渐在侯马成了一个小明星。
一转眼谭晶12岁了,该上中学了。周丽萍想让女儿接受系统音乐教育,这年夏天,她带女儿去北京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