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与黄蓉的形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民级的爱情代名词。/ 2003版《射雕英雄传》
金庸去世后,中文互联网又掀起了一次大讨论:金庸小说具有多大的文学价值?
有人觉得金庸的小说缺乏文学性,比如李海鹏就认为金庸小说”就是个爽文,拿来消磨沉闷无聊的上学时光“;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却认为,金庸小说恰恰是最纯粹的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而金庸真正地把人写好、把人写活了。
在震惊、哀悼、怀念、追思、围观都一一结束之后,我们是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金庸小说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伯鲲 排版/ 苏炜
1973年3月,一位刚刚恢复工作的老人托人从香港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当时这小说在内地还是禁书之列,能看到的人不多。老人对小说爱不释手,多年以后他把小说的作者请到了人民大会堂,两人握手言欢。这位老人正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1987年,一位已经封圣的中年人来到香港,朋友沈君山给他讲了曲洋和刘正风一正一邪两位小说人物的故事,中年人对此大感兴趣,拿起《笑傲江湖》从此便放不下来,看完《笑傲江湖》,又翻开了《天龙八部》,直到他突然醒悟,不能再沉迷了,否则自己的棋艺就会被耽误。这位便是中国“棋圣”聂卫平。
还有一位企业家,他也在80年代接触金庸小说,从此成为坚定不移的粉丝。1998年,据说他受了虚竹珍珑弃子的启发,离开北京到了杭州,和另外17个人一起互联网创业,十八罗汉有十六七个都是金庸小说粉,他们在公司内部的ID都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名,这位自称“风清扬”的企业家叫马云。
马云和他创业初期的小伙伴们,都起了一个金庸小说里的名字作为“花名”。
1994年,只是初二学生的他在老师家补习英语,发现了一本同学的盗版《神雕侠侣》,书被水泡过,非常非常难看,还是删节本,但年轻人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迷上了金庸。
此后二十多年的人生,他看金庸小说的次数多得自己都数不清。2014年,他以深厚的金学功底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从此走上了以金庸为后台,指点江山的自由生活。这位年轻人就是六神磊磊。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看过金庸小说,也不知道多少中国人被金庸小说影响过,但我们知道金庸小说曾成为现象级的文化潮流,在一个特定时代中如此广泛地进入了许多中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