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梁家辉。
八十年代,1983年《垂帘听政》,颇为复杂的跛脚皇帝;1987年《监狱风云》,因误*入狱的书呆子。
九十年代,1990年《爱在别乡的季节》,历尽苦难的寻妻华人;1992年好片频出,计有《情人》,一往情深的华侨富二代,《新龙门客栈》,城府与豪情兼具的江湖人,《阮玲玉》中的倾慕者,《92黑玫瑰对黑玫瑰》荒诞警官,以及《棋王》里的棋痴;1997年《黑金》,隐忍与嚣张兼具的黑道人物。
两千年代,2000年的《江湖告急》,夸张怪诞的江湖大佬,《刮痧》中身在异国的华人;2005年的《黑社会》,野心爆棚的黑帮头目。
这些作品都是在《寒战》之前。
而角色创作的各异,说明了一个问题,演员非常用心地在对待所饰演的角色。
从造型、入戏程度及细节处理,在不同的角色里面都几乎完全不同。
如果对比看另外一些演员,他们的大多数角色,几乎连发型都不做变化,唯一改变的,只是角色名和身份。
这两种态度孰优孰劣,其实不言自明。
所以「创作」和「表演」其实并不相同,只有抱着「创作」的心态,才将能够实现表演上的推陈出新,而非仅仅是作品履历、票房和饰演角色类型的增加。
这才是演员该有的追求。
而说回《寒战》中的创作和表演。
梁家辉奉献了职业生涯中最巅峰的表演。
单论表演创作能力及结果,他毫无疑问是全场最佳,这一点无可置疑。
而可能大家见过一些言论。
说譬如谁谁都可以替代郭富城去演警队一哥,如果换谁又会如何。
没有发生的事情,允许假设。
但如果我们逆向来看,《寒战》没有郭富城,还会是《寒战》吗?
郭富城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传递了一种毫无痞气的绝对正义,就此而论,他可以横压所有香港演员。
这种气质来自演员的眼神、语气乃及肢体动作,更极端一点形容,这需要演员真正沉落剧情中,并要有真正的信仰从心底由内而外散发才可以做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影片中刘杰辉曾借力廉政公署对抗“看不见的敌人”。
其实算是耍了一些小手段的。
换个演员,可能就会有一系列相关的细节设计,以体现某种“高深莫测”。
但郭富城没有,他携“大义”而行,让权谋机变也光明正大,包括算计对手和分化对方阵营。
这在盛行机变的香港影坛,完全是反道而行。
所以《寒战》才能够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寒战》。
因为这部电影,并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主创的一言一行,皆代言着官方机构。
这才是《寒战》真正独一无二的地方。
这也是为何,郭富城金像提名欠奉,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都为其叫屈的原因。
梁家辉曾说,郭富城正在一步一步走上自己的舞台。
但他没想到的是,《寒战》之后,郭富城蜕变和进步的幅度,更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不夸张地说,如果《寒战Ⅲ》来袭,全场最佳名号,还不定会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