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西北游的最后一站是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小娘子认识这所曾经的大民宅是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的。说来惭愧,身为北方人却迟迟没有造访过它,即便是去年到平遥古城的时候也因时间关系与它擦肩。这一次,我们特意去看你!
始建时间(1755年)比美国建国还早的乔家大院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是清朝闻名海内外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但信奉“货币的流通应该像流水一样,流得越快越广才能给更多的人包括自己带来利益。”的乔致庸本人其实并没有兴趣置宅买地。大院的前身是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建的一个筒楼,然后乔致庸的父亲在边上修建了一个简单的院子。
乔致庸一生都将利润投入到生意与人情中,他牢记爷爷为求生而走西口的创业艰辛,生活朴素,治家严格,守意守信,把乔家的生意带到了顶峰。但人生总有缺憾,乔致庸的六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是理想的继承人。欣慰的是,长孙乔映霞继承了爷爷“守信、义气、敢作敢为”的品质,乔家的生意便由乔映霞接手了。
乔映霞少年时正值维新变法,他对康、梁很是崇拜,对西方文化也很钦慕。思想开放,崇尚新事物的乔映霞对公益性事业也不予余力,办私塾、禁鸦片、倡导体育运动,还是祁县第一个穿西装、剪辫子的人。
“先派”的映霞当家后,对爷爷乔致庸说,“你看你忙了一辈子,可是什么都留不下来。”加之那时大家族的人口也多起来,乔致庸终于在人生的晚年同意由孙子乔映霞翻盖老宅。
我们如今看到的乔家大院有五大部分,“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花园,不过这五个部分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乔家几代人经过120多年的时间才构建成现在的规模。虽是分期建造,却也浑然一体。
“宁守堂”的位置原本是乔氏族始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的故居,俗称“老院”,随着后裔不断增扩,到民国初年便有了“宁守堂”。“德兴堂”是乔贵发的长子乔全德所建,而最大的“在中堂”便是乔氏家族鼎盛时期,第三代的乔致庸当家时所立的宅院。“保元堂”是“宁守堂”的别院,是乔家后代们续建的,而花园在当时并没有修建完成。
这四所“堂”把乔家封闭在一个城堡式的建筑群中,之所以这样并非为了炫耀势力,而是因为这四所“堂”原本纷落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光绪中晚期,社会动荡,治安不稳,乔家为了保护自身安全,用了450两白银买下当时街巷的地产权,而后把巷口堵死,宅院封起,在内部把各“堂”之间连接起来。
这百寿壁后便是乔家大院那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了,大门上方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赠送的“福种琅环”匾额。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逃往西安,途经祁县(在写这篇的同时,小娘子也在写英国的游记,同一时期两位掌权的女人,维多利亚与慈禧,一个把岛国的领土扩张到了最大的“日不落”时期,一个却割让疆土、赔款求和。心有戚戚,就让我们在此以史为鉴吧!)。
尽管清王朝已是没落王朝,但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乔家不仅为慈禧、光绪提供了临时行宫,还在山西其他各商号都不愿借钱给皇室时,爽快地支付了10万两白银的路费给慈禧一行解燃眉之急。
解围返京后的慈禧给乔家送匾、送礼,还把由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全部交由乔家的票号来经营。甚至庚子赔款时,连本带息约10亿两的白银也统统交由乔家的票号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