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歌词:
有人问我 我就会讲
但是无人来
我期待 到无奈
有话要讲 得不到装载
我的心情犹像樽盖等被揭开
嘴巴却在养青苔
人潮内 愈文静
愈变得 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
像突然地高歌
任何地方也像开四面台
着最闪的衫 扮十分感慨
有人来拍照要记住插袋
你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似木头 似石头的话
得到注意吗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很不安 怎去优雅
世上还赞颂沉默吗
不够爆炸
怎么有话题 让我夸
做大娱乐家
那年十八 母校舞会
站着如喽啰
那时候我含泪发誓
各位必须看到我
在世间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
情爱中 工作中
受过的忽视太多
自尊已饱经跌堕
重视能治肚饿
未曾获得过便知我为何
大动作很多 犯下这些错
搏人们看看我 算病态么
你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似木头 似石头的话
得到注意吗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很不安 怎去优雅
世上还赞颂沉默吗
不够爆炸
怎么有话题 让我夸
做大娱乐家
幸运儿并不多
若然未当过就知我为何
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个
正常人够我富议论性么
你叫我做浮夸吧
加几声嘘声也不怕
我在场 有闷场的话
表演你看吗 够歇斯底里吗
以眼泪淋花吧
一心只想你惊讶
我旧时似未存在吗
加重注码 青筋也现形
话我知 现在存在吗
凝视我 别再只看天花
我非你杯茶 也可尽情地喝吧
别遗忘有人在为你声沙
仔细读着《浮夸》的歌词,将近五百字,总有那么一句会让你点头称是。读到最后,甚至会不知不觉也想在最后来一句声嘶力竭地呐喊。然而不能。
是啊,谁会无缘无故突然大喊,百分之百是招来众人疑惑的目光,然后“切”的一声,送一句“神经病”给你,继而各走各路。你担得起“浮夸”的目光吗?
1、“有话要讲,得不到装载”
《浮夸》的曲名原叫《Depression》,是香港作曲人江志仁2003年为张国荣的死而作。陈奕迅出碟选中此曲后本想亲自填词,表达对张国荣的思念,但他最后无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歌词,把任务交给了黄伟文。而黄伟文则把歌词里的故事从悼念张国荣,变成了一个不得志的小人物的嘶喊。
最终,《浮夸》把为一个人的呐喊,变成了为一群人的呐喊。
不一定要不得志的人才呐喊,每个人都有呐喊的*。失意者固然有失意者的不平,得志者也有得志者的苦恼。这些不平与苦恼逐渐凝聚成一个句话,等待冲口而出,“有话要讲,得不到装载”,契机就是“有人问我”。“但是无人来”,从期待到无奈,这句话逐渐闷声成呐喊。
我们大多数人是平凡而普通的,有失意,有失败,有失落。于是就会生出一种渴望,希望有人看到我,有人关注我,有人理解我。就像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于是故意惹事生非,引人注意。
怎么引人注意,快速的方法就是靠浮夸。浮夸的衣着,浮夸的表情,浮夸的动作,浮夸的言语。也许有人嗤之以鼻,也许有人啧啧摇头,但那又怎样,只要你看见我,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2、“夸张只因我害怕”
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夸张只因我害怕”,浮夸的背后是一颗孤寂的心,害怕无人问津。就像歌词里的人物故事,以浮夸之行引人围观,赞不赞许姑且不论,只需要被看见,然后再歇斯底里表演。
想到这,我突然理解了那些浮夸的人和物,他们背后都是一颗期待的心。因为目光投射而来的瞬间,那些目光就汇聚成了聚光灯——我被人看见了,我身上是有光的。
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最怕的是没人看见ta的表演。我们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也在卖力表演着自己的角色。倘若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又何必如此卖力,自顾自怜。需得是有观众的注视,甚至喝彩,甚至掌声,才知道得到了肯定,坚持才有意义。
人是社会性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才有存在感,如果一个人活成一座孤岛,那ta就是个“局外人”。换句话说,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存活”。
3、“世上还赞颂沉默吗”
一个安静的孩子不会引人注目,一个做着夸张动作的孩子才会引人注目。浮夸带来的目光也许是赞叹,也许是嘘声,也许是不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被看见了,于是我存活了。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流量至上,为什么要浮夸,除了利益,除了赞美,更重要的一种存在感。正如歌词“幸运儿并不多,若然未当过就知我为何”。聚光灯的照耀或许会晃眼,但我们都选择适应,而不是躲避。况且“重视能治肚饿”,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
沉默不会主动吸引人,“似木头,似石头,得到注意吗”?当然不能。但倘若你是一朵鲜艳的花呢?一束璀璨的光呢?所以不行浮夸之举者的自信是:我自带光芒。浮夸者则是以他人的目光为聚光灯。
浮夸者的内心世界是:我浮夸着我的浮夸,进而存活着我的存活。
这首《浮夸》诉说了小人物不得志的内心世界,可是不管“小人物”、“大人物”,都有不得志之时,此时大可唱一曲《浮夸》,以作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