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政治变革常常是从政治观的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开始的。
秦始皇
以“法古”、“循礼”为目的的政治理论,只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停滞甚至衰退。以“强国”、“富民”为目标,而仅仅把方针政策看成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政治理论,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进步和繁荣。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最终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所谓“法古”,“循礼”,就是一直要按照前人的做法治理国家,不许有一点儿改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是商鞅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
商鞅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变古乱常”的新法,使秦国很快地富强起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便国不法古”是以强国为目标的。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在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带领下,来见秦孝公。
秦孝公席地而坐在“龙座”上,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商鞅,说: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吗?
商鞅先以“帝道”为切入点论述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
秦孝公没听几句就睡着了,而且还打起了呼噜。
五天以后,商鞅又以“王道”论述治国的道理。
所谓“王道”,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要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
王道学说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仁政”。
秦孝公听了以后不以为然的说,这都是老生常谈啊。
然后商鞅又给他讲“霸道”的理论,说:“你也可以制定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的政策。这样也许可以横行霸道,统治天下”。
秦孝公打断他的话说,这些我们都用过了,根本就行不通。
最后商鞅“以强国之术说君”,秦孝公竟然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个人促膝谈心❤️谈了好几天还不满足。
最后秦孝公非常高兴的说,我决定正式任用你了,就按照你的变法强国理论,让秦国尽快富强起来吧。
商鞅石像
一个国家要想开辟一条强国之路,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来自各种旧政治思想的反抗。
为了消除秦孝公的顾虑,商鞅又循循善诱的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反台无疑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意思是说,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成功,但是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虑天下人如何议论。何况你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议论独一无二的,见识高的人也一定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
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预先知道。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议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
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复合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理智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盛名的国军治理国家就不能沿用旧的办法。如果能让百姓得到好处,就不能遵循旧的礼制。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公孙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的户籍,军工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俗民风,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军事上他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黄河以西的国土。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