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徐庶口中的“经天纬地”, 意为规划天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的“经纬天地曰文”。
小说中描述的博望坡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发生时间并非徐庶委身曹操之后,指挥这场战斗的也不是诸葛亮。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李典传》亦称:“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时间上看,此战发生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此时的诸葛亮还在隆中隐居,而徐庶也尚未投靠刘备集团。因此,指挥这场战斗的自然是刘备。
至于徐庶对于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的确是历史的真实,但却并非是徐庶对曹操所言,而是徐庶对刘备说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徐庶曾经对刘备说过:“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段话后来直接促成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当然,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是不可能不知道此时的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一直在隆中隐居,毫无经验可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刘备一定要“三顾茅庐”,非要将诸葛亮这个年轻人请出来辅佐自己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