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其实金庸先生无意在书中突显杨逍这个角色,而杨、纪两人之间曾经发生的种种,也不过是为了成就少年张无忌解玄冥寒毒、习九阳真经这一遭遇而已。
尤其待张无忌“重出”江湖、执掌明教之后,杨逍除了身为光明左使的设定之外,与其他明教之人的差异并不大;个人觉得金庸是以轻笔略勾来处理这个角色,其重要性只属中等。 至于广受瞩目的“逍芙恋”,金庸最多是通过灭绝师太的逼问,让纪晓芙将经过叙述出来。当此情景之下,纪晓芙使用的语汇自然是偏保守简单的,更不可能露出丝毫真正的情感,也因此给予读者许多讨论空间。
很多人憎恶杨逍者,每每提出他以强迫方式使纪晓芙委身于他,严声挞伐,甚至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来解释纪晓芙对杨逍的感情;
而同情杨逍者,则会想到当他得知纪晓芙身亡,即使敌人当前仍激动地晕厥过去、险些丧命,最后终身未娶而感于他的深情。
然而,究竟当初二人之间事发情由如何,我想,或许连金庸都没设想过其中细节,而仅仅如上段所述,着眼于推动后面情节的功能性;原著中的杨逍和纪晓芙,比之《碧血剑》里遭遇相似的金蛇郎君夏雪宜和温仪,在角色的立体度方面,恐怕犹有未及。
因此,对我来说,原著里的杨逍是影影绰绰的轮廓,真正赋予这个角色灵魂与生命的,还是连续剧的改编;不仅将原著留下的空白填补起来,同时将感情以外的杨逍也做了更多刻画。或许,这么说会更贴近实际状况吧。连续剧里的杨逍已经脱出原著对这个人物的限制,而使其有独自的生命姿态了。
既是如此,不得不先说编剧博华(是由关展博和陈丽华两夫妻共用的笔名)。在《倚天屠龙记》之前,博华编的戏剧有《春去春又回》、《末代儿女情》、《碧海情天》、《江湖再见》、《末代皇孙》等;
傅华又编了2000版《笑傲江湖》、98版《花木兰》、《如来神掌》、《青蛇与白蛇》、《飞刀又见飞刀》、《风云2》、《中华英雄》,这些电视剧里的很多经典镜头,也多半是新编而非改写。
若以忠于原著为标准,这一版的《倚天屠龙记》是不及格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原著里留白甚多的“逍芙恋”会被认为是此剧中最出彩的亮点之一,似乎就不令人意外了。
无法否认地,要了解杨逍,须以“逍芙恋”为起点。剧本在这个部分真的“增加”得刚刚好,份量太多难免黏腻,份量太少则情感无法深刻,孙兴精湛的演出更赋予杨逍这个角色灿烂,才会在这么多年后依旧教人频频话当年。
若是没有这一版的“添油加醋”,杨逍不会这么立体有型,“逍芙恋”也不会如此深植人心。
但也必须说句实在话,不能一味因为喜欢而猛夸,此剧还是有缺点的。初见杨逍现身时,丰姿潇洒兼有狂妄之气,确实迷人,但随着年纪渐长,重看杨逍与纪晓芙的最初对话,却让我的内心涌出“相见不如怀念”这句话……
杨逍清醒后决定向纪晓芙以身相许的报恩方式,和许多劣质言情小说的男主角实在相当类似,均是自以为是地强迫别人接受自己认为的“好”;
此外,我实在对于“过去用情不专、遭遇某人后就变成情圣”的设定也不那么感冒,原著里明明没有指出杨逍在遇见纪晓芙前是花花公子,不晓得为什么在改编的时候会将这个元素加进来;
想到在纪晓芙之前,可能很多女人因为杨逍对感情的轻佻而伤透了心,我对这个杨逍的好感就自动扣了分。唉,难道不能只是自视甚高,导致不轻易交付感情吗?
这不禁让我想到同时期看的电影《成为简·奥斯汀》(Becoming Jane),当有几分傲慢的男主角爱上对他有偏见的女主角时,他的告白是:“I am yours(我是你的)”,与93《倚天屠龙记》里的杨逍恰恰相反;杨逍对纪晓芙说的话则是:“你是我的女人。”
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想念杨过;杨过是出了名的叛逆与狂妄,但杨过在与他人的相处里却甚少会用“你是我的”这种思考模式。
也因这个缘故,这一版的杨逍并不是完美的,然而,我也必须老实说,这个不完美的杨逍,但孙兴的演技,还是赢得我深深的喜欢与疼惜——
他看着不悔渐远的影子,突然转身抚着树干似要晕眩般……他缓缓吹着令人心碎的笛音,以叶吹出的声音带着淡淡的悲伤,他的动作与神情都让人心疼与悲伤,他那种压抑的悲伤,是一种会让人眼泪都跟着流下来的精湛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