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些短视频平台上的离谱发明后,其实你也能发现,相比手工耿那种专心搞“无用发明”的手艺人,这些离谱发明背后的创作者,更多只是抱着图一乐的心态,在拍摄这些发明视频。他们早期的作品,或许还有着一定模仿手工耿的痕迹,但越到后期,视频的主要看点,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看他们如何使用各种奇葩发明,折磨视频里的塑料假人。
而从视频传播的角度来说,这些短视频平台上的发明家们,本身并不具备成为互联网下一个手工耿的可能。因为,他们既没有通过作品去塑造自己的励志人设,也没有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视频风格。甚至看多了这类视频后,你还会发现他们互相之间存在着设计“撞车”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内容抄袭。虽然不知道具体是谁在抄谁,但相同样式的“发明”,的确会先后出现在不同发明家账号的视频中。
不同账号发布的设计原理完全相同的共享座椅
抛开这些视频中并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不谈,这些视频的确能用十几秒钟的介绍,以及视频中出现的*伤力堪比“要你命3000”的离谱发明,给屏幕前不断上下滑动着手机的观众,带来足够的乐趣。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恰好迎合了短视频时代信息高速迭代的特性。相比手工耿每次在B站发视频,都是十几二十分钟的长片。这种用十几秒钟时间,交代完发明动机,最后通过夸张化的实验结果,达成足够喜剧效果的发明短视频,明显更符合短视频平台用户日常观看视频的调性。它们只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逗人一笑的目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存在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毕竟,刷到这些视频的观众,也没几个会花时间去深究这些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果真的有的话。十几秒钟过后,他们就会再次被系统根据大数据算法推往另一条跟这毫不相*视频,重复着被逗乐然后继续下滑的过程。也许用不了一个小时,他们就会忘记自己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沙雕发明视频,唯一能证明他们曾经为它逗留的证据,只有评论区里那句已经被别人说烂的“我王多鱼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