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好电影,总是后知后觉。
上映期间口碑极烂,等多年后重新被人发掘,才惊觉当初有眼不识泰山。
[大话西游]绝对是最典型的例子。
从拍摄到上映,种种迹象表明注定烂片无疑。
但上映一年后奇迹般的风靡全国,此后一路高歌猛进。
这种神迹即使纵观电影史,也难得见到。
恰逢[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上映26年之际。
阿看搜罗了[大话西游]的30个细节。
看看当初被称作“文化垃圾”的电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神坛的。
01 搞垮公司
90年代初,周星驰凭借[赌圣]、[唐伯虎点秋香]等电影积攒了不少名气。
1994年,周星驰和杨国辉几人创办彩星电影公司,准备大展宏图,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
[大话西游]作为彩星电影公司的开山之作,4500万人民币的投资,最终票房仅仅收回成本,直接导致彩星电影公司*。
02 合拍片惨案
合拍片现在很流行,但中国香港回归前,合拍片并未成体系,[大话西游]就是其中的失败案例。
1994年初,中国香港制片人陈佩华联系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商讨合作。
西影厂看过[大话西游]剧本觉得简直莫名其妙,但考虑到周星驰的市场号召力,决定试一试。
这才有了西影厂和彩星电影公司的合拍。
西影厂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好。
在北京,两部影片均只以20万左右的票房收场,只能用惨来形容。
有的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其他国产影片换掉[大话西游],以免造成更多损失。
时任西影厂艺术副厂长的张子恩甚至认为,影片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只能算是文化垃圾。
03 PTSD
刘镇伟回忆[大话西游]上映时,说起了一件趣事。
当时中国香港的影评人骂得尤其凶,观众的反应也很差。
在被骂得最惨的时候,有一天他在饭店吃饭,听到邻桌有人聊天:“昨天晚上去看了那个[大话西游]……”
刚吃了几口饭,他立即就跳起来去结账,“就是怕他们认出来我就是刘镇伟。”
那时候的刘镇伟大概都患上大话西游PTS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