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赏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词解析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02 19:51:11

作者:张意薇

由康洪雷、刘翰轩执导的年代民族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于7月16日在央视八套开播。该剧以莫家兄妹的人生经历与性格成长为主线,铺展出一幅时代进程中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深度融合的壮美图景。剧作充满了时代的质感与悠扬的诗意,草原的质朴包容与人性的纯良向善统一在知识青年“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青春誓言中。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赏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词解析(1)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演员的表演很出彩。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赏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词解析(2)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里处处都是风情。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赏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词解析(3)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的男演员造型。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以都市文明映衬草原图景

该剧从莫成名逃离家庭开端,引出普通人在城市生活的现状。一家之主莫道还是一位看起来唯唯诺诺但实际上博学多才的建筑工程师。莫家墙壁上显眼的张贴物,一张1968年的海报,一张精美细腻的手绘设计图,展露着知识分子家庭的品位和喜好。莫道还从*的七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取八个字作为孩子们的名字:志乡、成名、桑梓、青山。

一家人有着朴实又不凡的心愿:莫志乡戍边内蒙,建功立业;莫成名子承父愿,成为音乐家;双肺发育不良的莫青山早日痊愈,长命百岁……后来发生的种种让莫成名毅然地选择了离开,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去草原、去边疆。

草原的博大宽容治愈了莫成名。由斯琴高娃饰演的诺尔吉玛额吉(蒙语“妈妈”之意)是草原母亲的缩影,她坚毅包容,呵护着草原上的每一个孩子。她虽不会说汉语,但是可以听懂,蒙汉之间语言的障碍在她这里也消弭了。当她用蒙古族传统的新年祈福慰藉远离家乡的游子,那种庄重而又神圣的仪式感,让莫成名对草原和草原民族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和尊重。

莫家的孩子们陆续投入草原的怀抱,也串起了东部、中部、北部的草原。混不吝的“黑诸葛”莫青山面对广阔又清香的草原起码喘气顺溜。对于莫桑梓来说,母亲教育她无论遇到什么境况都要保持高贵、独立,离开都市意味着离开对他人的依附,重新确立自我,涅槃重生。

难能可贵的是,随着人物的成长与剧情的推进,这种都市与草原二元对立的格局被打破,心胸放开的莫成名能够反思之前的狭隘与自私,终于理解了父母的苦心;草原的额吉用上了城里带来的半导体和老花镜、毡房里的孩子们拿到了城里带过来的系统教材。游牧文化和都市文化相生相成,水乳交融。

以诗化手法刻画生动人物

该剧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对草原的描摹上采用了诗化的艺术手法。莫道还在逼仄的方桌前拉琴,幻想自己置身宽敞的大剧场,谢幕时赢得掌声雷动;莫成名在空荡荡的公园中对着田玉珍拉琴,脑补的情景很搞笑:雅客满座,打瞌睡的田玉珍被架出场,不用对牛弹琴真是越想越欢欣!画形易而画魂难,这种虚实之间的蒙太奇切换,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远的理想追求在场景对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夸张与戏谑手法的运用也让剧作饶有风趣,故事在写实性与传奇性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如,童年的莫青山,被其他孩子吃肉脯勾出长长的涎水,这个画面是偏向夸张的漫画风的,展现了即便生活在城市中,莫家也经历了食物的匮乏稀缺。又如,草原常出现的那轮硕大的“超级月亮”充满了神秘感,然而这种诗化的画面中又具有属于原乡的真实性。再如,由涂们饰演的仁勤几乎是个酒蒙子,三家人重复使用同一个劝酒的套路,但次次奏效,以致杭拉被许婚三家,让观众不禁莞尔。

该剧即便是感情线,也并没有陷入纠缠不休的多角关系中,而是用插科打诨的语言展现草原淳朴的民风与人物直率的性格。杭拉早就对成名有意思,大方主动地为冻伤的成名抹獾子油,形容成名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像个喇嘛庙里的窗户似的”;成名和杭拉互通款曲,可钟情杭拉的达西不肯轻易放弃,成名不由得要调侃一下这位夜夜唱情歌的文艺工作者的演唱水平:“像头狼似的,一宿一宿地在那嚎啊!”趣味的俚语和生动的比喻既有草原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及他们面对情感的鲜明态度。

以真情实感传递信仰力量

宁安为打井而牺牲,无疑是剧作前半部分最有悲情力量的篇章。他出身革命世家,其语言和行为都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在他那里,“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实际的行动和真诚的信仰。他有活力、有方向、有激情,时刻用*语录鞭策自己和同志。

为了弥补过失,宁安以身为饵诱剿疯狼;为了解决草原冬季缺水的问题,他排除万难去打井。宁安是对成名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榜样人物,正是他对事业真诚而坚定的信仰,让成名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宁安为救成名牺牲后,他的英灵出现在乌兰牧骑的剧场、出现在他眷恋的额吉的身侧,最终融入了茫茫草原。饰演纳木海的阿云嘎曾演唱过一首翻自王维诗歌的《少年行》,恰似宁安一生的注脚:“不问归来路,不问明日光……云何同行无旧友,只因芳魂荡平疆。”

导演康洪雷表示这部剧是围绕中华命运共同体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来进行的。知青和牧民血脉相连,而文艺是民族之间共通的语言。莫家的孩子以及广大的知青带着他们的才华与信仰融入乌兰牧骑、融入草原的生活,游牧文化也将以自己的特色参与到中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

(作者系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

来源: 海南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