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笑的是,金燕西的精神世界是空的,他毫无追求。在哪,他都会觉得无聊,在家的时候,想跑出去,等到了外面,他依然觉得无聊。于是,精神世界空空的他,只有追求外界的刺激,来达到感官上的愉悦。
对于这一点,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有很精彩的论述:凡夫俗子,往往精神空虚,他们追求所有能给他们身体和感官带来刺激的东西,向往身体上的安逸和舒适,但对于灵魂,他们很少过问。
只要感官上是快乐的,他们就认为自己得到了真正的快乐。社交、舞会、唱K、饮酒、打牌、旅行,只要不让自己闲着,干什么都行。
这也正说明了他们精神的空虚。为了让自己空虚重复的日子不那么难熬,他们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忙碌起来。
他们将幸福的希望寄予身外之物:从财产、名声、地位、家人朋友、社交活动中获得快乐,一旦他们失去这些东西,他们认为的幸福也就烟消云散。
而真正有精神追求的人,他们不喜欢无效社交,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认同:真正的财富只能是灵魂的内在财富,其他别的东西带来的烦恼多余好处。
他们只要求,在自己的一生中,每天每时都成为自己。他们阅读、思考、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格局,随着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和认识持续地加深和增长,精神生活的境界也随之稳步提升。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幸福压在那些随时可能失去的外界因素中,而是牢牢将幸福感掌控在自己的手掌心。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与这种精神生活相比,那种纯粹以追求自身安逸为目标的实际生活则显得可悲--这种生活增加的只是长度而不是深度。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列夫托尔斯泰
但丁也说过,人不可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我们的生活里,不能只有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与格局。
金燕西就是典型的缺乏自我管理,浑浑噩噩过日子,花几十年也看不透事情的本质,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抱怨越来越重,完了还只能归结于运气不佳。
这也是金燕西和冷清秋越走越远的最根本原因。
虚荣,责任感的缺失为什么表面上光鲜亮丽的两个人,内里却有如此大的不同?跟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性格底色有很大关系。冷清秋受父亲的遗传和影响,对古诗词颇有研究。
父亲过世后,家道中落,冷清秋深知拮据的难捱。所以在一开始,明知对方是个纨绔,不学无术的情况下,还愿意接受人家,完全是受了金钱的蛊惑:想要什么,金燕西立马就能给她弄到。
金燕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呵护着,父母疼爱着,最得宠。他的父亲虽会写诗,但是他的成长过程中,全程依靠的是母亲,父亲忙于仕途,无暇顾及他。所以锦衣玉食的他,根本没吃过苦。一算账就头疼,花钱没数。
尤其是在他父亲骤然离世后,家里经济情况一团糟的情况下,他依然不懂得节俭。他明知白氏姐妹跟他好,就是为了要他的钱,可就是顶不过白莲花一顿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