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上面这张图的对话,不少小孩都会非常熟悉,同样,不少母亲也会觉得说的对,难道不是么?
别人家的小孩,就像一把刀,悬挂在大部分的中国小孩头顶。
心理学中将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两个维度:
接纳和反应:指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支持和关爱程度。
要求和控制:指父母对孩子的管束和监控程度。
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将父母分为下面四种:权威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任型又称溺爱型父母和不作为父母。
教育心理学里,最推荐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对孩子具有高的接纳和反应,同时严格要求和控制。意思就是,对孩子的要求适度合理在孩子力所能及之内,对孩子的表现敏感并接纳认同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理智、民主,同时及时给予孩子赞赏和鼓励。
而电影里的刘三莲,则是典型的专制型,高控制而低接纳,对孩子有不符合孩子目前能力的要求,规则繁多,同时很少了解孩子的情况,缺乏对孩子的表扬,对孩子的需求和观点不敏感。
有多少父母因为专制型,而被讨厌?
而刘三莲就是因为这样的教养方式,一步步成为了“讨厌”的中国式母亲。
同样,如上图,不少孩子也遇到过,回家发现房间被父母动了,愤愤不平,日记被偷看了,愤愤不平,而父母反而理所当然,年幼的我们只能说你真的很讨厌,那是我的隐私,而无能为力。
在心理学上,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是否能保持合适的边界感。
而刘三莲只是缺乏边界感的母亲的一种代表,边界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亲子关系和谐的一个核心问题。合理适度的边界感才能人际关系和谐。
缺乏边界感可能会表现得过度谄媚奉承,依赖和控制。
边界感过强则可能表现为过于独立,和他人保持距离,或只取悦自己。
可能上图对于孩子感触不大,但对于父母会觉得熟悉又无可奈何。为什么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孩子会以死相逼,让自己滚?
孩子再不乖,也是我的孩子,你不能动手。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父母眼里孩子的不乖难道真的只是孩子天生如此么?当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反叛的时候,不是从自身找问题,而是和身边人相互讽刺指责,却没有关心孩子真正的需求。
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结果,那孩子行动背后的需求,动机,以及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否需要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