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因此演技封神
今天我们主要聊曹保平导演的代表作之一《烈日灼心》。
这个电影是非常好看的,看过的人都对立面强烈的情节刺激、演员精湛的表演念念不忘。故事惨烈,充满斗智救赎的意味,是曹保平导演熟悉的“残酷”风格。
我们在聊这个电影之前,先聊聊它是什么类型。
像《烈日灼心》,它就是标准的商业类型片,关于犯罪救赎方面的题材,有出现犯罪人员、警察。当然里面也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比如老警察对小协警的惺惺相惜和试探。协警对于老警察的反侦察,出租车司机和文艺女青年的萍水相逢产生爱恋,以及有变态房东偷听房客讲话,以及大量的其他案件。
这是一个讲现实底层真实环境的故事,但导演处理成了情节张力十足,不断有反转有饱满情感的电影,骨子里我认为它还是个类型片,只不过有清晰的作者表达。它满足取悦观众的类型元素,作者的元素主要是曹保平长期坚持的拍摄主题和处理方式。但整体,《烈日灼心》是大多数观众看完都觉得很好看的商业电影。
接着我们对这个电影的背景做一些了解。首先《烈日灼心》是有一个原著的,叫《太阳黑子》,作者是须一瓜。她是常年在厦门的政法报纸记者,有着一手的现实素材,在原小说里,看过的同学大家知道,是没有结尾那一层,原来辛小丰三个人没有*人的桥段。原著就是当这三个人是*人犯,但她们照顾一个小女孩(他们的受害人的女儿),在逃亡中慢慢完成救赎的过程。须一瓜试图在小说里讨论善恶的界限和丰富的人性。
显然在电影里,结尾为了增强更强的戏剧张力进行了改编,这个可能也是为了方便过审,和制造再强一点的张力。毕竟在我国电影的审察体系里面,还不能把*人犯作为主角……
了解完原著,我们要着重了解一下这个电影的导演,曹保平导演。曹导是根正苗红的北影毕业高材生,同时又在北影文学系当主任。也就是曹导接受了北京电影学院专业的训练,尤其是文本方面的训练。曹导在自己当导演之前就是很厉害的编剧,他主攻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在他电影里出现的人物,多数在社会底层,靠近犯罪边缘,每次都要面对生存方面的抉择。而曹导故事的逻辑,剧情的张力处理一直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绝对保证你看得津津有味。偶有题材尺度过大就没办法公映,但找到资源大家看完还是觉得分外好看,比如《光荣的愤怒》至今无法公映。
曹导目前拍的电影多数都是自己写剧本,即便遇到好故事,他也要重新对文本进行处理,以让自己的风格明显体现。曹导的风格其实总结概括起来就有以下几个属性:一是靠近社会底层的现实主义题材,人物多为了生存残酷挣扎,剧情张力强烈,多呈现暴力和犯罪,和浓烈的情感抉择。二。故事完整曲折,除了主线叙事,也会多条副线呈现别样的巧合刺激,人物多被命运玩弄鼓胀。三。剧情强之下,对演员的表演要求极高,都能操练出演员接近生理本能歇斯底里的表演。四。镜头的处理多是纪录片式,着重捕捉人物,不断跟拍,渲染真实的社会底层环境。
可以说这种现实写实类题材,曹保平产量不多,但一直是里面的宗师。首先他故事完善,其次每次拍完都很耐看,让人回味无穷,你能看出这个导演有绝对的人物关怀,但又是一个很懂观众的不装的导演,就是要给观众强烈的情感也好剧情也好的刺激。看曹保平的电影既能满足情节的刺激,也有那种被不断打动内心饱满的力量。一句话,这是个凭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底层人文关怀以及思考社会对个体影响的科班根正苗红的导演,同时又没有那种非得去拍“大师”“曲高和寡”的毛病,他是扎扎实实爱观众爱电影的。
后来陆续这类题材的新导演也开始出头,比如刁亦男、程耳。但给人感觉始终是曹保平更具大气,没有要吹嘘太多风格上的东西,就是踏实讲故事。
曹导的产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名作。首先是《李米的猜想》深深地打动了大家。本来只是一个高考失利小情侣男生去贩毒导致毁灭的悲伤故事,曹导塞入了很多互相影响的巧合情节,通过先塑造一个女司机不断跟人谈论家里收到的信,最终贯穿到人物天然的宿命。
这个作品一直是被低估的,但影迷能明白里面的震撼。周迅贡献了了不起的表演,邓超也在此中证明了自己的绝对的实力。
还有的就是被禁的《光荣的愤怒》,在网上现在也能找到比较粗糙的资源,整体充满乖戾和对社会深刻的反思。以及之前拍的另外一部《狗十三》被禁几年最近才放,可以说是残酷青春物语的典范。这次曹导用的是一个女编剧的剧本,他试图做得柔软一点,但拍着拍着还是没忍住,体现了自己“残酷”的风格。讲了我们目前家庭教育对人格直接的摧毁。“残酷”已然是曹保平的某个辨识。
在《烈日灼心》之后,曹保平导演还拍过《追凶者也》,认真玩了一次多线叙事。水准依旧不输,但跟之前的作品比就比较工整了,对曹保平我们的期待更高,因为他既可以叫好,又能叫座。中国有那么多现实故事,非常需要像他这样的导演好好去呈现。
要了解曹导非常推荐大家看一个电影访谈节目,焦雄屏主持的《聚焦》。里面焦雄屏举了个例子,说导演你拍的暴力都好残酷啊。比如《李米的猜想》有一个夹门的动作,可以看到演员呈现出来的疼痛,焦雄屏说一般的暴力都是被美化的,比如像吴宇森的鸽子。曹保平表示之前自己没想过这个问题,大家自己是着迷这种元素的吧。
镜头里的曹保平温文尔雅,虽然是山东人,却有一口让人信赖的京腔。其实曹保平出品,就是品质保证。他自己也认可他的作品就是比较“残酷”一点的。他喜欢这样呈现。
好,终于要说到《烈日灼心》,所以这是一部由曹保平执导的,有着他清晰风格的商业电影。讲的其实是“*人犯”在照顾受害者小女孩慢慢由“坏人”变好人,慢慢得到救赎的故事。中间当然也有警察的试探,各种其他事让这三个罪犯越来越难。
我们分几个角度聊聊,首先是剧情:
故事一开场是某种像评书形式的交代,把源起说了出来,发生在郊区别墅的一场凶案爆发,随即配合快节奏的剪辑,黑白画质拍出里面三个人物,强奸了女生,导致女生心脏病发(事后我们通过警官的描述得知),随即*人,三个人逃到小树林,邓超扮演的辛小丰还要回去,高虎扮演的陈比觉反对,由此意外伤了一只眼睛。最终三人逃亡,凶案发生(观众目前不知情他们收养了被害人的女儿)。
——这个序幕是异常刺激的,一边是说书人的描述,一边是不断闪回地惨叫,女性裸体、被伤害的,以及丛林里因为伤眼睛再次激发的暴力场景。其中女性裸体在院线被删减,但也足以看出整个电影不断提供刺激性的暴力场面来吸引观众保持注意力。
接着镜头非常快速地进入七年后厦门,三人中陈比觉镜头较少,他变成了痴呆状态。辛小丰变成了拼命的协警,经常奋不顾身。而郭涛扮演的杨自道则是一个有爱心的出租车司机。一系列他们所经历的事能看出司机和协警明显已经是非常好的人。
司机遭遇抢劫遇到了影片关键的配角,也就是段奕宏扮演的伊谷春,一个极具侦破直觉脾气糟糕但真性情的好刑警。随即伊谷春正式走马上任做辛小丰的上司。
这些年三人都小心翼翼,杨自道自觉事情不妙,希望小丰早点辞职。但小丰的请求直接被伊谷春驳回,在数次的执行任务种,伊谷春越发喜欢这个小伙,觉得他适合当个好警察,鼓励他考公务员。同时又敏感于小丰掐烟的动作,隐约有所怀疑。
此时影片聊起主线情节的一个大巧合,原来伊谷春年轻时拍的第一无头案就是辛小丰他们犯下的案子——这让辛小丰更加惶恐,但他必须不断掩饰这种不安。同时影片又出现了一个大巧合,就是开出租的杨自道帮一个女孩抓抢包贼,身受重伤。这个女孩是伊谷春的妹妹伊谷夏。
——这里情节上,其实你是能看出来原著也好,电影也好,不断在借助类型片常用的巧合桥段,而且巧合得非常密集,比如另一个副线就是辛小丰和杨自道俩人在暴雨中租房,房子的房东是个变态,不断偷录下房客的话分门别类,成为了后来伊谷春定罪他们的关键证据。在原著中这个房客也也有一条主要的情节,但在电影里主要是功能性地被带过。
总之辛小丰一直辞不了职,而跟伊谷春的不断往来之间,彼此是惺惺相惜的,要是没有那个案子,这就是师傅警官的一段佳话。但同时伊谷春不放弃试探,在他回去看自己的师傅的时候,师傅又提供了一个他之前不知晓的传闻,原来女受害者据说是有个孩子的,现在该七岁。这让伊谷春又敏感了一下辛小丰他们收养了一个五岁的弃婴女孩……
于是故事的后半段叙事张力就完全是伊谷春不断猜测真相的过程,两个人试图能尽量隐瞒就隐瞒。但同时伊谷夏和杨自道的感情正在不断滋生,杨自道自觉这是自己不该冒险的感情,但又怎么能忍得住?
这边厢他们本来要跑路,把叫“尾巴”的小女孩送给正经人家收养,关键时刻辛小丰说了真话,原来朵朵有绝症,必须动手术,他换了病历冒充尾巴是健康的,但现在他担心这家人会不会真的为朵朵动手术。这三个人一个疯了,其他俩人无论做了多少好事,都无法得到救赎,担惊受怕之际,杨自道说不逃了,就认吧,先凑钱给小女孩治病。
辛小丰一时半会还不能辞职,于是他开始跟伊谷春的怀疑斗智斗勇。先是贪污赃款,没想伊谷春一段教育,帮他垫钱。他再灵机一动,把自己之前救下的同志设计师“利用”起来,让伊谷春自己发现去寻找,怀疑辛小丰本身就是同志,这样本以为敏感找到真相的伊谷春终于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这里辛小丰的牺牲也是巨大的,而邓超同志演出这段也贡献了他的第一次男男床戏……)。
在这种斗智之间,也有走心的环节,伊谷春掏出自己的积蓄要帮助辛小丰。辛小丰实在是被逼无奈,不断要出招打消怀疑。
扮同志也有后遗症,那就是伊谷夏等于无法和杨自道谈恋爱了,她不信,通过献身试探发现杨自道不是同志,杨自道也深陷在爱情里面,他决定不再躲,透露案情关键,大不了就让伊谷春抓吧。
伊谷夏回去以后翻哥哥的案卷,知道了真相。但她在那刻“自私”了,只对哥哥说杨自道是同志,试图和杨自道私奔。敏感的伊谷春反而由此重新怀疑,他追着妹妹来到了出租屋,发现了房东留下的窃听器,进而听到了房东录制的对话。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判断准确,这几个就是之前案子的凶手。恰在此时,辛小丰打来电话,找到了他们一直在追的逃犯。于是先不管发现,伊谷春和辛小丰并肩作战。
这场战役中,需要面对枪击与坠楼,关键时刻伊谷春差点坠毁,他始终为小丰考虑不要救自己了。“你们三个人去自首吧!”小丰也由此明白了终究伊谷春明白了。
最终增援的警察救下了他们,伊谷春颤抖的手点烟给小丰,告诉他房东里有录音,小丰默然接受。警察把小丰带走的时候,伊谷春问他:你恨我吗?小丰说:太煎熬了。同时恳求可以的话,伊谷春是否能收养尾巴。
另一边杨自道把救尾巴的钱留给伊谷夏以后也接受被捕,陈比觉没有找到。但俩人被捕对罪行供认不讳,于是确定执行死刑。
原著剧情大体到这。而电影还有一层反转,在死刑结束以后,抓到的一个重犯,承认自己才是*人凶手,辛小丰他们只是见色心起,然后女生心脏病发。其他人皆是这个重犯*死,他们背负着这个秘密逃亡。
伊谷春的师傅不信这些人会背负这样的冤屈,此时伊谷春隐隐才感觉尾巴不是弃婴,而是受害者的女儿。之前他们没往这方面想,通过鉴定,骨龄符合,为了保护尾巴不要有这些糟糕的记忆,不要觉得儿时亲近的爸爸们是*人凶手,他们决意以死赎罪。这就是伊谷春去问辛小丰,小丰说的,在那一刻,他们应该是好爸爸。
知道这一切的伊谷春也只能怅然,他收养了尾巴。但愿尾巴无需知道这一切,好好成长……而本来可以因为真相减刑的陈比觉原来只是装疯,但都没人了他太过孤单选择跳海自*。
这就是影片的大体剧情,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剧情的密度是非常够的,主线其实是伊谷春何时发现这几个人的秘密。但同时夹杂了非常多丰富的关系,几乎每一个片段,都会引入别的刺激性事情来保证观众不断被“揭示”惊奇到。而这些丰富的副线,比如有爱情、有警匪、有偷听,都是吸引人继续往下看,转移注意力,从而保留最后故事关于三个“*人犯”的悬念。
影片结尾对三个人物的“洗白”见仁见智,有的表示精彩,但多数是觉得牵强,我理解为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审察吧。从情理上,三人应该是*了人才更符合人性的救赎,如果只是意外这三人未免太像天使。但曹保平还是尽力把它做成一个悬念,希望观众在结尾的时候有所震慑感动。只是略显刻意。
同样剧情用了那么多巧合,也或多或少有点通俗剧刻意为之的功能。就不够自然,但保持了强度。而曹保平处理的方式就用的是尽可能逼迫演员非常精湛的表演,以及非常高效的叙事。
这里我们就着重聊一下表演以及镜头。
先说表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直接给这个电影颁发了多个影帝,算起来的确实至名归一些。里面邓超也好,郭涛也好,都贡献了了不起的表演。但真正让人觉得惊艳的,始终是段奕宏这个角色。
据说段奕宏本来要演辛小丰,但最后调剂演了一个老警察。但段奕宏硬生生用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配角的惊艳几乎该过了主演的光芒。作为这个老警察,你能清晰看到他身上有强迫症,有敏感,有那种不善交际的部分,又有饱含的深情。里面多场戏都能处理出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发现辛小丰是同志这一段表演,那种多年老警察什么场面没见过,还是被惊吓到,又要试图掩饰,同时又觉得自己怀疑错人的那种既有怅然又有高兴的丰富性,段奕宏几乎都演了出来。
这当然也得益于剧情这么处理,总是给了人物足够强的张力方便做各种让人揣测的较劲博弈。包括结尾段奕宏在面对枪战的那种既担心底下人,又要一定抓住罪犯的那种焦虑感,也非常非常吸引人。我也是在这个戏以后彻底被他的这种表演方式吸引,认为他非常适合表演这些有丰富本能呈现的角色。
后来段奕宏在《非凡任务》里演一个大反派,靠吸自己妻子的骨灰来铭记仇恨,这个细节也是他自己观察生活设计的,足见这个演员充满潜力。
而作为主演邓超,因为之前跑男形象已经透支了他太多,但在做这个角色的时候,他尽量远离人群,买便宜的内裤,不断投入在角色那种煎熬的感受里面,他完成得堪称称职。
正是由于这些实力派演员互相较劲互相成就,才能把故事里提供的空间做出了如此丰富的诠释呈现。也让观众在跟剧情之余,不断地深陷在人物的情感和挣扎里面。这方面曹导的确功力深厚。
他作为导演明显对表演有近乎变态的要求,一般的像“演”出来的,他是不能买账的。他需要摄影机一直像纪录片一般贴着人物的面部,一定要清晰地捕捉到这种人物的细腻挣扎。很多演员未必受得了这种拍摄,但一旦适应,演技就真的能脱胎换骨。同时曹导选择的题材细节都很暴力刺激,也逼迫演员必须从生活出来,进入到生存级的挑战。
由此我们也就要说到拍摄,曹保平一直坚持用的就是这种纪录片式的风格。不太美化视觉,而是更多贴合实际,贴合角色,更多地去呈现演员的面部表情。像《烈日灼心》已经算颇有美学方案了。然后整体拍摄节奏极快,不拖泥带水,不做太多交代,纯以事件推动,让观众一边看剧情刺激,一边自己找演员的表情去吻合剧情。这种比观众快的拍法总是让人产生更强烈的观赏刺激。
在《烈日灼心》的故事里,厦门不再是温柔的一面,而是浓郁的潮湿,浓郁的秘密,也有让人煎熬的原则与感情。
这里说一个细节,曹导的片很多细节都值得反复揣摩不会掉链子。在辛小丰把伊谷春救上来以后,俩人在天台边抽烟,伊谷春开始点烟,他的手有那种清晰的颤抖,他递烟给小丰,小丰也抖,这是符合逻辑的。同时俩人终于如释重负,从鬼门关回来,现在终于也要正视两者的问题了。他们慢慢地抽烟,通过停顿把这一段感受清晰地诠释出来。
最后我们聊一下影片的主题。首先这肯定是和一个关于讲惩戒的故事,但同时又在讨论较深的正反对立,坏人因为作恶,是否就没有变好的机会?在故事里,显然这几个人完成了他们的救赎,而伊谷春作为刑警,却是他们最忠诚的记录者。至于到底怎么评价,就要看观众内心抉择了。
最后的最后简单说一下这个影片的视听风格,凌厉、高叙事、善于捕捉微表情。在拉片的过程中,假如已清晰了剧情,不再受干扰,我们玩味的就是这些丰富表情导演所提供的空间呈现。以及如何让演员尽力发挥。它多数是切正反打,比如伊谷春在跟辛小丰聊“正义”那段话,不断地切双方表情,既是一种情绪的玩味,也是辛小丰内心煎熬通过克制的无限放大。
总之,期待曹导的新片,他始终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一把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