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地摊经济的合法化受到广泛的关注,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而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给予“地摊经济”合法地位。这一提议更是将地摊经济的合法化推向了高潮。
01 最近两年,地摊经济有回潮之势,而各项政策也确实呈现出助推地摊经济的合法化趋势
之所以地摊经济如此受到重视,与疫情的冲击后人们急切地渴望恢复经济生活和经济重建有关。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可见,保就业、保民生无疑是目前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通过恢复地摊经济这种最便利、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底层经济活力、扩大就业就被认为是当务之急的方式。地摊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地摊经济”确实可以起到促进就业、增加消费和活跃经济的作用,无疑地摊经济会成为“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的一个有效举措。
与之相应的事例是,今年3月成都推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两个月来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这也被认为地摊经济确实有利于就业的恢复和经济的活力提升。
中央文明办已经出台一项“重大调整”,据报道,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也被认为是向地摊经济大开绿灯,并助推地摊经济的合法化。
5月29日,国内最大的某新批发平台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向全国地摊主发700亿免息进货金,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摆地摊”将获得最高200万元赊购进货款 。
一时间,地摊经济掀起了一股热潮,支持地摊经济成为一些地方和经济组织的一种趋势性态度。
02 地摊经济合法化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支持地摊经济发展也已经不是简单的过去地摊经济的回潮
为什么人们对地摊经济又爱又恨?原因是地摊经济确实方便了大众生活,是最接地气的经营方式和最亲民的经营模式;但同时地摊经营由于没有严格的资质管理、没有卫生保障、乱占道路、影响交通和正常生活,所以,清理地摊经济就成了城市管理的难题。
曾经一说起地摊就想到了一个著名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摆摊需要与城管斗所斗勇才能活下去并赚钱。因此,当时很多城市将地摊经济一关了事,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要过程。
现在网友对地摊经济的矛盾心态是,如果地摊经济只是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则是应该支持的;但一旦长期合法化将仍然担心影响城市容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实际上,这是我们对地摊经济的误读和简单认知,而地摊经济的合法化也不应该简单地认为是过去地摊经营方式的简单回归。
过去不少小摊占道经营,阻碍行人和车辆通行,确实有碍城市观瞻;同时小摊上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出了问题后消费者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更重要的是,地摊的随意经营、乱占道路经营确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样的地摊经济当然不能回归,更不能允许再出现。
地摊合法化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是因为人们对地摊经济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游击队式的经营方式。国务院在2017年已经颁布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可见,在2017年政府部门已经针对小摊小贩和地摊经营进行了一定的明确。
因此,地摊经济合法化与过去的地摊经济本质上已经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现在的地摊经济已经不是过去的地摊经济,也不应该是过去地摊经营的简单复归,而应该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地摊经济合法化并不是地摊经营的合法化,而应该是地摊经济的重新定义和重构。
03 地摊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改变,新的地摊经济需要重构和重建
地摊虽小却关系着不少小商小贩的生计,地摊不大却方便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地摊让城市多了一份烟火气,地摊更是让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目前在疫情冲击之后,通过“地摊经济”来活跃百姓生活、增加大众就业、提振经济发展活力,可谓一举多得。
但地摊虽小却是困扰城市管理中的一道难题,地摊经营不是没有管理的经营,也不是想怎样经营就怎样经营,而是需要对地摊经营进行重构和重建,大家都注意到杨宝玲代表提到的地摊经济合法化,但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杨宝玲代表对地摊经济管理的建议: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的合法地位,以解决没有行业约束标准、经营管理不规范、影响市容环境等问题。
实际上,现在各地都对地摊经济的重建有一些经验和探索,比如成都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规定时间、地点和设置固定的区域进行经营,将成为新地摊经济的重要特征。
北京海淀区打造夜经济区域政策,继“深夜食堂”之后,深夜健身馆、剧院等将进一步丰富北京人的夜间生活。2019年5月13日,北京海淀区率先出台《海淀区消费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其中在夜间经济领域提出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相关零售企业主动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研究开通一批夜间交通微循环线路,并率先推动文化沙龙、电影院、剧院等夜间文化艺术消费等,同时具体提及了西客站食宝街、北太平庄电影展览展示区等6个即将打造成夜间消费热点区域的街区。
明确允许地摊经营的区域、规定地摊经营的时间段、明确地摊经营的内容、强化地摊经营的资质管理、加强对地摊经营产品质量的监督,将应该成为未来地摊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地摊经济重构和*的重点。
我不支持所谓的地摊经济合法化,因为这已经不是过去地摊经营的简单回归,但我支持地摊规范化,这种规范化不是放任经营不管,也不是直接一关了之。允许地摊经营不代表是以前地摊的简单回潮,更不是允许所有的地摊肆意经营,而应该是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允许一些地摊进行经营。同时,要对地摊的商贩进行登记和管理,对所经营的商品进行规范,严禁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更不允许地摊经营违法乱纪经营。地摊的合规经营必须进一步规范才是存在合法化的前提,也才能确保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