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3日讯(记者王娟 通讯员许晓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作品更加贴近今天的观众?答案不仅在创作者的初心里,也深植在生活之中。5月23日是*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纪念日,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黄定山走进文艺沙龙,以“为时代发声 为观众作剧”为主题,和武汉市文艺工作者分享创作体验。
黄定山在文艺沙龙现场分享创作体验。
本期文艺沙龙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京剧院承办。黄定山导演和编剧的作品屡获数十项全国大奖,近年来先后和武汉文艺院团合作创作了话剧《张之洞》《裂变》《董必武》和京剧《母亲》等作品。黄定山介绍自己的创作时说,他的作品以革命历史和当代现实题材居多,其中不少都是写伟人、英模的命题作文。如何让这些作品贴近当代观众,让人物走进观众内心?他认为,首先创作者的心中要满怀着真诚和信仰,而真正获得这个人物的精髓,需要在生活当中去不断寻找、积累,去掉光环,去开掘人物的思想和深度,找到与当代观众的共情点。
黄定山以京剧《母亲》的创作举例说,对葛健豪这个人物的感受,是主创们在湖南寻访葛健豪故居的时候确立的。“到今天,那条路依然是羊肠小道,走得非常艰难,我们一直走到她的墓地,走着走着在那个山上看到一块小小的碑。我突然意识到,一百年前,葛健豪就是迈着一双小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世界的,一双小脚走向世界,不仅仅成为这个人物的形象种子,也确定了全剧创作的方向。如果没有下生活的这种情景积累,是做不到的。”
来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林立,对“下生活”的收获深有感触。疫情防控期间,林立和同事们在社区下沉。在排演话剧《逆行》时,这些经验全部派上了用场:“剧中拉绳子,武汉加油那些细节都是演员们自己创作的,每当我们演到那里的时候,那种感觉一触即发。我想,就是因为我们真真正正地下生活,对人物、剧本进行了特别深的心灵的碰撞,才可能出来真实的人物或者舞台呈现。”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