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克荣
1924年,尹克荣的姐姐痛失自己的丈夫,经常独自一人孤寂地望着天空中的半月发呆。尹克荣见此情景,便创作了安魂曲《半月》,一方面希望能给姐姐带去温柔的安慰,另一方面也饱含了痛失国土的伤痛。
在《半月》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歌词:“走过那彩云国,再向哪儿去?在那遥远的地方,闪着金光,晨星是灯塔,寻路吧。”
“晨星”暗含着希望,既是个体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也是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期待。相信总有光亮在前方,总有希望在拐角。
后来,尹克荣为了躲避日本的追捕,辗转于日本、朝鲜、中国三地。他曾在中国东北当过10年的中学老师。有一日,他偶然听到光明中学的学生也在唱《半月》,才知道这首歌已经传过朝鲜日本,火到了中国。
1951年,《半月》被译为中文,改名《小白船》,随后又选入音乐教材,很快在中国流行开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充满“桂树”“白兔”“银河”等童趣意象的《小白船》背后,竟然暗藏着诸多有关死亡的阴郁气息,再结合《隐秘的角落》暗黑的剧情,童年的回忆不禁瑟瑟发抖起来。
2、经典《鹅妈妈童谣》:背后的故事不可细想
童谣本是写给小孩子的歌,但某些时候它更像是成人世界的暗语。如果一首《小白船》已经让人感到颤栗,那么风靡欧洲的《鹅妈妈童谣》,则更不可细想。
1971年出版的《鹅妈妈童谣》,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儿歌集,书中收集了800多首童谣,取材于法国、意大利、英国多地。其中不少童谣用欢快的节奏展现暗黑主题,许多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句子背后都富含恐怖、暴力、凶*等负面元素。
有的内容一开头就直白地展现死亡,例如《我的妈妈*了我》:
My mother has killed me(我的妈妈*了我)
My father is eating me(我的爸爸吃了我)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sit under the table(兄弟姐妹台下坐)
Picking up my bones(捡起我的骨头)
And they bury them(埋了我的骨头)
under the cold marble stones(在那冰冷的大理石下)
这首童谣讲述了格林童话《杜松子树》的故事:狠心的继母*死了前妻的儿子,将他熬成汤。死去的小男孩后来化成鸟儿飞回家揭露真相,*继母报仇,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