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悬疑作品更高维度的力量:比悬念更让人揪心的是情感。
原作里的父亲更类似工具人,他怀疑儿子、诱发儿子黑化弑父。
小说的叙事节奏一路带风、呼呼啦啦推进情节,但几乎没有对父亲的心理情感刻画。剧版的父子情,则非常细腻动人。
这就是一个从“工具型配角”到血肉饱满的立体角色的加分改编过程。
小说节奏快、悬念感强、终极黑暗核心叫人头皮发麻,但缺乏细腻的人物刻画(尤其是配角),从某种程度上说剧作其实更改了侧重点:角色更细腻饱满,在推进高度悬疑感的同时、也放出了诸多动人的情感大招。
暴力凶*案件是在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父子的生死之仇也和大多数人的日常情感体验不符,但剧作在一个极端的、远的、特殊的故事里,拍出了普遍的、近的、能共情的质感。
故事里朱家的爸爸妈妈,正好走了相反的两条路,一个从近到远、另一个从苛责到“无条件”。
张东升将朱永平朱朝阳父子绑在冷库里,对着父亲指责儿子“你知道你儿子是什么人吗”,他控诉的事件本身有误(朝阳要三十万是出于善心),但他指责的性质并无偏差:好孩子优秀乖巧的外表之下有种种问题。
母亲越来越偏执要求孩子你要做我的骄傲,爱和希望、绝望处境混杂在一起,捆绑越来越叫人窒息,最后反而是父亲提供了无差别的爱。
小说里孩子要弑父一半原因出于自保:父亲知道我干了什么饶不了我。(*王瑶一定会暴露自己)
剧版里的父亲,从心理补偿到愧疚再到无差别的爱,一步一步很叫人唏嘘。
女儿死后他抱着儿子嚎啕大哭,这是“我只剩下你一个孩子了”。
试图套话儿子的录音设备被发现,儿子言语间刻意扎心“宁愿和晶晶妹妹换,这样你就不会伤心”,导致父亲对孩子的愧疚之情到达顶点,销毁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