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杨立青参加南昌起义时已经是营长了,这是什么概念呢?南昌起义中,十大元帅里排名第三的林帅和开国大将粟司令,都是连长、班长之类的基层干部,营长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很高的官职了,杨立青的这个早期履历超过了大量的开国元勋,起点非常高。而他黄埔三期的出身,在我军高级干部里面也非常突出,开国大将里的许光达是黄埔五期生,元帅中的林帅是黄埔四期生,都还没有虚拟人物杨立青的资历高,是他的“学弟”。
而到了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之前,杨立青就已经成为红军的一名主力师长了,只要1955年尚在军队,且没有因故脱队或犯过什么错误的话,很有可能授予上将军衔。事实上杨立青不光没犯过错,在剧中的表现还十分神勇,打了诸多胜仗。红军初期他甚至还在中央特科从事过情报工作,立了许多特殊的功劳,跟历史上陈赓大将的经历十分相似。红军时期他总体上有着超神的表现,是上将乃至大将的苗子。
到了抗战时,编剧仍然没有给杨立青“刹车”的意思:他是八路军最早的主力团长之一,宋时轮、李天佑等人都是抗战初期的八路军团长,相当于红军时的师长。这些人1955年都获得了开国上将军衔。抗战时杨立青的实际表现也非常突出,但是再这么演下去就没理由不给他上将军衔了,所以到了解放战争爆发前,编剧必须得想想办法,把杨立青的履历调低一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别带兵了,让他转后勤。
1945年后,杨立青在东北的大部分时间负责造枪造炮、研发炮弹、管理兵工厂,为后勤工作做了大量的努力。这个角色没有前半段那么出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后勤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在战争年代,一线统兵的武将自然比在后方保障生产、提供粮食弹药的文官级别、待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