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观众总数达到3.5亿,也就是说,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关注过这场云端盛会,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放眼今日的华语乐坛,能有此等号召力的巨星,恐怕找不出第二人。这至少说明两点,一个优质偶像,是多么受人待见,多么有人气;另一方面,喜欢听歌的人群,是如此庞大,如此痴狂。
听歌,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的日常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听歌这事,按方式简单划分,有主动听歌和被动听歌。前者是我要听,想听就听;后者是要你听,不听也得听。
如今,在公园里,乃至不能称其为公园的树林里,经常遇到唱歌的人,有大爷,也有大妈,基本都是老年人,可能是爱好,也可能是打发寂寞。他们唱歌的形式也不同,有背着音箱,边走边唱的,犹如行吟歌者;有立在原地,做陶醉状,独自开演唱会的。
每次遇到这种场景,就感慨,真是老有所乐啊。那种自信,那种旁若无人,那种不怕露怯的劲头,你灌我半斤二锅头,我也整不了。
一天,见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一个大爷一个大妈,相距不远,各自唱歌,跟打擂台似的。设备都差不多,手机、麦克、音箱。俩人唱的都是老歌,感觉有一百年了。虽然都是唱歌,风格却不同,大爷一唱一叹,整地挺抒情——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与之相比,大妈似乎更给力,音调也更高亢——霹雳一声,震乾坤呐,震乾坤呐,打倒土豪,和劣绅呐,和劣绅呐……
还有一回,已经被迫听一个大爷唱好多首老歌了,感觉都要吐了。大爷忽然改弦更张,开始学唱《听闻远方有你》。这是一首流行到天际的歌,是一个少女的声音:可不可以爱你,我从来不曾歇息/像风走了万里,不问归期/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声音干净,明亮,甜美,听着很舒服。当那个大爷把这首歌霍霍得不成样子的时候,实在令人抓狂,让人有挠墙的冲动。当然,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唱《听闻远方有你》,但我也有不听的权利。
有个音乐排行榜,每年都评选10大流行金曲,近期的获奖作品里,大部分都是抖音神曲,让人惊诧。有圈内人哀叹,华语乐坛真的已经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统治大众审美的结果。
啥样的歌算神曲?通俗讲,就是超级流行,能潜入到社会的所有犄角旮旯,歌词浅白,旋律简单,好听,好记,好唱,凡是有智商的人,不论高低,只要听过三遍都会唱。还有一个硬性衡量指标,就是能否适合跳广场舞。
我不咋去KTV,尤其是一帮人饭局以后去,觉得是一种相互折磨。但听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年轻时爱听邓丽君,然后是崔健,九十年代喜欢过一大票港台歌星,什么老四大天王,新四大天王,进入本世纪,除了李宗盛、林忆莲这对劳燕之外,喜欢的歌手以张姓居多。
老黄历不翻了,说说近年听歌的感触。追了两年的网综《乐队的夏天》,对新裤子和五条人两支乐队极度感冒,就是吃感康和头孢也去不了病根儿,歌好不好听倒成了次要,主唱或者乐队成员有趣、好玩,似乎更彰显一支乐队的魅力。可惜,因为疫情(不是爱情),《乐队的夏天》停办了,听说明年还有戏,超级期待。OK。
然后,又追了几档电视音综,关于《时光音乐会》,写过好几篇东西,不吝溢美之词,略过。重点说说《闪光的乐队》和《天赐的声音》,用两句歌词来形容,前者是——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后者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大爷。
电视音综首播都是在电视上,我基本是后发制人,在网上看。原因在于,电视上看,不但要等一周一期,还要忍受超长的广告。一期节目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只有一小半的时间在唱歌,另外的一大半时间是广告、花絮、八卦、故事,让人忍无可忍。集中在网上看,鼠标在自己手里,杂碎儿一概略去,只看精髓,那才叫爽。
音综打的是音乐的旗号,其实哪里有那么纯粹,本质上讲,还是娱乐节目,因此娱乐元素占有很大成分。所以得有取舍,那些所谓的娱乐,不足以吸引我,俺只关注音乐本身。两档节目看完,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不认识的年轻歌手,多如牛毛;没听过的好歌,浩如烟海。
有一次,偶然看到了戴佩妮,娇小的身材,尖尖的下巴,从某个角度看,有些许狐狸气质。却是个少见的音乐才女,她演唱的歌,大部分是自己作词作曲。于是,听了一段戴佩妮。《怎样》《你要的爱》《街角的祝福》等曲目,都很好听。
两年前,买了一个华为智能音箱,很小巧,可谓人小志大,里面有繁星一样多的音乐曲目。也真是智能,不用动手,需要她唱歌时,只需喊一嗓子,她就乖乖地唱起来,让人有当皇帝的权威感。躺在沙发上就可以发号施令,真是音乐丰富人生,科技改变生活。
通常是这样的,我说,小艺,小艺。她说,我在。我说,《雨一直下》。她说,好的,这就为你播放张宇的《雨一直下》。然后,张宇就开始唱:雨一直下,气氛不太融洽……不知道为啥雨一直下,气氛就不能融洽。你看,都是他瞎唱,物极必反,终于把鄱阳湖的水给唱干涸了。
在一期节目里,发现陶喆与飞儿乐团合作,唱了一首《我对自己开了一枪》,十分惊叹,居然是戴佩妮的歌,以前没有听过。第二天,还想听听这首歌,就说,小艺,小艺。她说,在那。我说,《我对自己开了一枪》。小艺忽然说,为什么?一家伙把我整不会了。迟疑一下,说,活腻了。小艺装傻充愣,不言语了。
当下好的歌手很多,但是唱得都太好了,像机器人一样,全都天衣无缝,没有任何瑕疵,让人有不真实感。其实,这都是电脑修音的结果,科技无所不能。因而,我就特别爱听伍佰和迪克牛仔,他们的嗓音天生残破,咋修都掩盖不了缺陷。尤其伍佰,死牙赖口,可谓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但听上去,就是有魅力,你上哪儿说理去。伍佰《挪威的森林》《浪人情歌》《突然的自我》,迪克牛仔《放手去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经典曲目,常听常新,百听不厌。
胡海泉、陶喆、胡彦斌,是我最中意的歌手,这几个人不仅唱得好,还有想法,有创意,编曲技术高超,二度创作的能力极强。看音综节目,不是看中规中矩的翻唱,而是看谁能出新、出奇。把一首听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变成了另一首歌,那才有新鲜、刺激的感觉。
胡海泉和孟佳合唱过张宇的《雨一直下》,完全颠覆了原唱。把第一句歌词反复吟唱了无数遍,显出重复的力量和魅力——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雨一直下,一直下……
什么感觉呢,引申开来,犹如述说人生,单调乏味,磨磨叽叽,原地打转,单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