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创作背景,渔光曲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是什么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5 22:37:29

不久,这首歌在全国广为流传。1935年2月,又因《渔光曲》这部影片在前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展出汇演“荣誉奖”,此乃我国影片在国际影坛第一次获奖。它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故此,这首同名主题歌也随之流传甚广,蜚声海内外。人民音乐家聂耳曾撰文评价这首歌说:“《渔光曲》一出……其轰动的影响甚至形成了后来的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够卖座的一个潮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由于“内容的现实,节奏的哀愁,曲调的组织化”和“配合这影片的现实题材”。

作为中国第二代导演的蔡楚生,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在对中国“影戏”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强化了电影的人民性以及“喜剧性诉求”等特点,在对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定位方面彰显其艺术个性,为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渔光曲创作背景,渔光曲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是什么(5)

二、作品简介

《渔光曲》由安娥作词,任光谱曲,创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是著名导演蔡楚生编导的揭露旧社会黑暗的电影,影片故事情节动人,画面编排精炼,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这首同名影片的主题歌,深情地唱出了旧社会长年漂泊在海上的穷苦渔民的艰辛劳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渔民们愁苦困顿的心情。同时,也深刻地表现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电影《渔光曲》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喜爱与青睐。

渔光曲创作背景,渔光曲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是什么(6)

词作家:安娥

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以委婉抒情的曲调,从容舒缓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词作者安娥回忆:“我写歌词的时候,想起了几年前,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在大连湾早晚偷渡时所看到的渔民们痛苦生活的景象,……”

在《渔光曲》中,词作家怀着对贫苦渔民的无限同情,以极为精练质朴的笔法,勾画了一幅渔村*的凄凉图景。歌曲深情地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充满了那种难以平抑的怜悯之心。歌曲采用4/4拍,每拍两个音,先长后短的节奏型和徐缓的速度贯穿全曲,很好地表现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渔民忧郁、痛苦的心情。歌曲的音调是典型的江浙一带的音乐风格,具有舒缓、优伤的阴柔美。

渔光曲创作背景,渔光曲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是什么(7)

作曲家:任光

作曲家从表现特定的内容出发,在音乐旋法、节奏和速度上作了颇具匠心的处理,使音乐既忧伤又充满了悲愤的情感,真实地道出了旧社会贫苦渔民的心声。故而,这首《渔光曲》流传快一个世纪了,久唱不衰。《渔光曲》可以说是一首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民歌。由于它揭示了社会的本质,激起人们的共鸣,至今仍然是一首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抒情歌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美学分析

(一)歌词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东方现出微明,星儿藏入天空。早晨鱼船儿返回程,迎面吹过来送潮风。天已明,力已尽,眼望着渔村路万重。腰已酸,手也肿,捕得了鱼儿腹内空。鱼儿捕得不满筐,又是东方太阳红。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渔光曲创作背景,渔光曲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是什么(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