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2的魔法》在主角寻找魔法石的旅程中加入更多的次情节,那效果一定会不一样。倘若将电影主题定义为「父爱对少年的影响」,那么,主线剧情可以加入相关的次情节,探讨有无父爱、不同父爱的影响。倘若将电影主题定义为「少年的成长」,那么电影不妨更加细腻的展示少年成长的每个片段。倘若将电影主题定为「科技对魔法的影响」,那么小精灵、狮蝎等设计则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
整体来看,《1/2的魔法》的次情节不仅没有很好的丰富主题,而且电影主题到底是哪一个也不是很清晰。在《1/2的魔法》中,以上三个主题的相关剧情都有,主题不清晰。
- 其三
《1/2的魔法》的故事设计稍微有些匠气,尽管完成度较高,但却显得生硬刻意。确实,《1/2的魔法》是一部完成度较高的电影,很多剧情设计得有头有尾。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至少比很多挖坑没填的电影好。不过,不少细节都只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计出来的,看起来像是伏笔,但其实只是前后照应。
电影后期,主角魔法杖被丢到海里,于是他用魔法将扎到皮肤里的木刺变大,化为魔法杖,继续战斗。就这个动作,电影设计了三个细节来前后照应,一个是主角哥哥曾被木刺扎到,一个是主角哥哥高喊“冒险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还有一个是学习放大魔法。
类似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并不是说不好,只是显得刻意。伏笔的设计并不容易,要在第一次出现时赋予一层意义,第二次揭晓伏笔时再赋予另一层意义。而“木刺扎肉”的细节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没什么意义,删掉也没有影响,只是为了结局时的动作而设计的。包括很多魔法的学习过程,其实都是为了主角最后战斗时能用上。如此一看,《1/2的魔法》的剧情设计就显得生硬刻意了。
- 其四
人物形象刻画较为普通,主角前后似乎也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说实话,看完《1/2的魔法》后,我说不出主角以及其他配角到底是什么形象。看完《玩具总动员4》,我对“宝儿”印象深刻;看完《驯龙高手》,我忘不了御龙飞行的主角;看完《怪兽公司》,我甚至想买个公仔。而《1/2的魔法》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却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主角一开始很内向孤独,不自信,有待成长。到了结局,主角变得自信,有了朋友,生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这种设计在皮克斯动画中颇为常见,但《1/2的魔法》的人物成长过程却没有讲好。一场战斗、能使用魔法、放弃了与父亲相见的唯一机会,这些场景不禁让我疑问,它们体现了主角怎样的成长?我认为这些场景很难体现主角变得自信外向。
聊了一些不足,但这不意味着《1/2的魔法》毫无亮点。相反的,我觉得《1/2的魔法》这三个场景是非常优秀的。在电影最初,主角通过录音带假装和父亲对话。那是一段父亲与母亲的对话,但父亲声音较为清晰,母亲声音则模糊。当父亲说完,主角就假装和父亲说话,对话内容乍一看还挺搭调的。这个场景相当的有创意,独一无二,轻而易举的表现了主角渴望父爱、孤独的境况。对于这一场景,我毫不犹豫的献上掌声。
第二个很特别的场景是,主角冒险一圈,居然回到学校门口。乍一看,主角回到原点,之前的冒险徒劳无功。但很快,电影又引出主角的反思,他觉得自己没和父亲完成愿望清单的内容,但实际他意识到自己和哥哥已经都经历过了。之前自己认为没有拥有的东西,其实自己早已拥有。此时再回头看那个「回到学校门口」的转折,顿时觉得颇为巧妙,是一处很特别的象征,暗示“美好皆已拥有,回到原点即可拥抱美好”。同时,这样的设计也颇具反讽意味,我再一次鼓掌,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