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长大,你总要学会往前走不要回头歌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7 20:46:52

“立夏鱼儿欢,小满鱼来全;芒种鱼产卵,夏至把河拦;小暑胖头跳,大暑鲤鱼跃……”乌苏里江畔,赫哲族渔民捕鱼晒网,在迎接夏日的欢歌中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鱼肥水美喜开江,开网捕鱼满载归。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鲤鱼、重唇鱼、兔子鱼、白鱼、鳌花……各色江鱼活跃在黑龙江融冰后的大河中,回馈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黑龙江省拥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著名江河,境内又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湖泊。“喊江节”,即在开江季将江水“喊醒”,祈祷百姓安康、风调雨顺。

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长大,你总要学会往前走不要回头歌词(1)

1月9日拍摄的抚远市东极鱼市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开江文化因江而生

顺治十八年(1661年)春季的一天,诗人方拱乾携友人郊游畅饮,并赋诗:“冰声破屐响,又见塞河春。”这也是关于黑龙江开江“跑冰排”最早的文字描写。

每年谷雨过后,气温骤然上升,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季的大小江河,冰层逐渐融化,黑龙江迎来了庄严浪漫的仪式——开江。消融的冰块在江面“奔跑”、顺流而下,宣告祖国最北方春天到来的讯息。

“开江了!开江了!开江了!”万余名市民相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外滩广场和栈道上,身着萨满服饰的赫哲族人组成的祈福队伍,面朝松花江佳木斯段江面,喊出了对风调雨顺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这个春天,佳木斯举行了盛大的“喊江节”。

表演者们再现着古老的“开江”祈福仪式。身着萨满服的祈福队伍,有韵律地敲着“萨满鼓”,跳着神秘又热烈的“温吉尼”舞蹈;赫哲族独特艺术伊玛堪说唱时而悠扬、时而灵动,诠释着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长大,你总要学会往前走不要回头歌词(2)

4月9日,市民在“喊江节”现场观看赫哲族开江祈福仪式。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佳木斯市非遗中心副主任林长征告诉记者,开江文化可追溯到1000年前,民间有用开江水净手,祈祷百姓安康、风调雨顺的风俗。

“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在开江时将江水‘喊醒’,祈福的同时也叫醒江水中的鱼儿,告诉它们春天已经到来。”林长征说。

“人们耳熟能详的《乌苏里船歌》,开头有一段赫哲语,‘啊朗赫赫呢哪,啊朗赫赫呢哪……’,就是赫哲族的渔歌。”伊玛堪艺术非遗传承人吴彩云用赫哲语哼唱起那段熟悉的旋律。

吴彩云告诉记者,祈福仪式结束后,赫哲族群众会下江捕捞开江后的第一网鱼,标志着一年生产生活的开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赋予鱼类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门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且最广泛利用鱼类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鱼”形文字。逐水而居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鱼文化,鱼作为吉祥多福的意象,在中华民族的渔猎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长大,你总要学会往前走不要回头歌词(3)

这是4月9日在“喊江节”现场拍摄的赫哲族开江祈福仪式。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守望太阳的民族”因江而居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谭杰介绍,赫哲族渔业生产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72年黑龙江文物考古队在密山县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发掘出了新开流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出土了带有浓厚渔业生产文化色彩的陶器、石器和骨器。

其中,陶器器型简单,但纹饰美丽而繁缛。鱼鳞纹象征着鱼身上的鳞片,网纹象征着迎风展开的渔网,水波纹表现了碧波荡漾的江、河、湖水。骨器主要有鱼钩、鱼叉、鱼标、鱼卡子等捕鱼工具。在墓葬中有一件用鹿角制成的“鱼”形装饰物,在遗址中还出土了一批用于贮藏鱼的鱼窖。“这些都表明,当时有一支捕鱼为主、兼营狩猎的氏族在这里定居。”谭杰说。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双鸭山等地,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是黑龙江渔猎文化的代表。因地处祖国东方,赫哲族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

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凌纯声的经典之作《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对赫哲族的生活和文化等有详细描述。这个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的少数民族,是中国北方过去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和使用狗拉雪撬的民族。曾因穿鱼皮和使犬,该民族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

他们逐江而居,根据自然的变化调整生产生活节奏,靠江吃江,维持生活的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

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长大,你总要学会往前走不要回头歌词(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