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叽咕叽是哪首歌的儿歌,咕叽咕叽咕叽儿歌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8 00:34:37

刘汕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一首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儿童歌谣是每个人童年不可缺少的快乐元素,它启发着儿童去感知、接受、构建自己的音乐世界与审美意趣。而今年,流行歌曲《孤勇者》成功俘获众多小粉丝,成为孩子们的“接头暗号”。连主唱陈奕迅都感到意外,调侃:“听说我出了首儿歌?”《孤勇者》儿歌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向我们提出了疑问:为成年群体而作的《孤勇者》缘何成为新一代“儿歌”?这能够为当下的儿歌创作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孤勇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受到儿童欢迎,与其自身的“先天条件”密不可分。简单易跟唱的旋律、“口号”形式的副歌……孩子们往往听一两遍就可以模仿哼唱。铿锵有力充满“燃点”的节奏则赋予《孤勇者》很强的气氛烘托感,孩子们常常听着听着就跟着手舞足蹈,进入了自己编织的小小世界。

这首歌的歌词立意也是一大亮点,词作者唐恬在创作之初就把“歌词里要有人”作为创作理念,把视角聚焦于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武汉市一所小学曾对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孤勇者》进行过一次调查,孩子们回答《孤勇者》会让他们想到很多“没有站在光里”的人,例如隐姓埋名的缉毒警察,保家卫国的边疆士兵,也可以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风雨无阻的外卖小哥……

法国著名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曾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实感情、内心世界的奥秘与热情的世界。”《孤勇者》能够打动孩子的内心,在于其本身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是质朴、美好、坚韧的,人类拥有共通的情感,共鸣使文化流传,文化则能激荡情感。

此外,特殊的传播路径也提供了助力。作为知名网游《英雄联盟》衍生动画《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它在上线之初就受到了游戏圈与动漫圈的热切关注。

而这也是对未成年人有着巨大影响力与吸引力的两个圈层。动感精细的动画效果配合励志的剧情故事,其MV通过视、听觉效果的双重加持成功打入了渴望理解、渴望成功,燃烧着“中二之魂”的青年群体之中,并随着热度的累积逐渐向更低龄的儿童群体扩散。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算法功能的个人推送机制也为它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提供了助力。于是,各种各样的改编版本层出不穷、“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咕叽咕叽汪”的接头暗号梗火遍各大平台……由此可见,《孤勇者》的儿歌化是内外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那么,《孤勇者》的儿歌化,能为当下的儿歌创作提供什么样的启示?必须看到,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家长对孩子媒介接触的把控,新媒体环境下,儿童不仅更易获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并且让他们获取了远超于前代的信息。《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达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其中33.7%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使得新时代的儿歌将处于一个必须与其他种类歌曲竞争的局面。注意力的分散、碎片化传播的不完整性、中外流行歌曲的强劲吸引力使得数字时代下儿歌传唱变得越来越困难——新时代的儿歌,必须更具时代性。

与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有着自己的艺术判断,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出幼儿在4岁之后会逐渐进入音乐敏感期,产生自己的音乐偏好。创作儿歌只有关注并真正尊重和平视儿童,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儿童歌谣。《孤勇者》受孩童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曲调激昂、歌词直白、立意积极。但值得注意的是,《孤勇者》仍然不属于儿歌的范畴。它却启示着我们,我们确实应该尊重儿童朴素的审美意趣,创作高质量、且符合时代的儿歌去引导、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

对待《孤勇者》儿歌化,我们应持一个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成人文艺与少儿文艺之间的区别,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也应满足他们逐渐成长的审美需要,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优秀的儿童文艺绝非幼稚的涂鸦板,而是蕴含着人类永恒追求——真、善、美的通俗演绎,正如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小燕子》,一只穿着花衣的、可爱的燕子,飞过了几代人的懵懂岁月,这些儿童作品的芬芳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消逝,反而历久弥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