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每当这一天,马赛曲就会响彻法兰西各地,因为它是法国的国歌,雄壮而又动听。
令人诧异的是,这么一支著名的歌曲,并不是出自于音乐家和诗人的手笔,而是由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创作出来的。它诞生在220年前,当时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时代,它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威力。它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那是1792年的初春,法国人民反对封建君主路易十六的斗争正处在艰难时期,法国的革命遭遇到欧洲一些封建君主国家的反对。此时的法国经济萧条,寒冷和饥荒正笼罩着阿尔萨斯的首府特拉斯堡市,人们的食物与燃料极为匮乏。
一天,一位年轻军官鲁热•德 •利尔上尉来到市长迪特里希的家里作客。这时市长家里的食物也不多,迪特里希看着餐桌上那按计划配给的几块面包和火腿肠很有感慨地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差一些,也算不了什么!”他和利尔一边谈着,一边兴奋起来,于是吩咐女儿说:“地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快拿给我们吧!”接着市长举起杯,对利尔说:“年轻人,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
鲁热•德 •利尔
在餐桌上,市长告诉利尔,斯特拉斯堡近期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爱国庆典,希望他多喝几杯,写出一首能鼓舞人的歌曲来。利尔很痛快地答应了。
夜晚,利尔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还一直激动着。今天在市长的动员下,他真是激情奔涌。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连夜开始了创作。他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又先填词,后谱曲。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又歌唱……整个夜晚他都十分忙乱,最后竟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亮了,利尔醒了过来,突然,他仿佛眼前一亮,夜里的歌曲就像梦一般地在脑中浮现。他赶忙捕捉到这一灵感,从昨夜那纷乱的思绪中找出了主旋律,立即伏案疾书,一口气写下歌词,并谱上了乐曲。
利尔带着刚完成的这首歌迅速地来到了市长的家里。市长听说后就赶紧找来妻子与女儿,还从附近找来了几位爱好音乐的朋友一起来欣赏。
鲁热•德 •利尔高唱新歌
利尔在市长女儿钢琴的伴奏下,唱起了新歌。大家都凝神地听着。第一节唱完了,在场的人脸色都变得苍白了。听到第二节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当最后一节唱完时,大家都狂热起来。他们鼓掌,他们激动地流出了热泪,情不自禁地呼喊着跟利尔紧紧地拥抱。他们夸赞说:“自由和祖国的赞歌终于找到了!”
利尔为作品的成功而兴奋,他请人抄成歌片,分送给莱茵军的指挥官们,结果很受欢迎,于是就被命名为《莱茵军战歌》。接着乐队在斯特拉斯堡市广场上演奏了几天。很快,这首新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斯特拉斯堡的每个角落。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妄图干涉法国的革命。在这情况下各地纷纷招募新兵,组成结盟军开赴巴黎,抗击外国的军事干涉。
在法国最南端的马赛,有一支人数不少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战士们唱着这首歌行军,唱着这首歌参加战斗。当他们到达巴黎时,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人们听到这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都异常振奋。大家都高歌起来,使得这首歌家喻户晓。因为这首歌是马赛人带来的,于是就被命名为《马赛曲》。
人民革命斗争虽经反复,但还是取得了胜利,当年的9月,反动君主路易十六被逮捕,被废黜。
三年之后,当1795年,法国国庆日时,法兰西国民议会通过决定,把马赛曲正式确立为国歌。
由于马赛曲在法国大革命中起了鼓舞人心的重大作用,因此这一歌曲在全世界都很著名,因而它也就成了一个典故。它常用来比喻革命歌曲,泛指那鼓舞人心的战斗赞歌。
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
一首鼓动性极强的歌曲并非出自音乐家之手,看起来有些奇怪,其实这正是激情的迸发,是革命的激情成就了这首歌。
附《马赛曲》歌词译文:
万声欢呼亲爱的自由,对你高歌可以消愁。你能够打破弱者的囚牢,再回到福地和乐优游。你为革新大业从天降,凡你党徒,久已渴望,为什么至今受折磨?所谓革新大业还未创,持兵器,*敌寇!争正义,求自由。前进,前进,敌军震惊,或战死,或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