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调原歌词,东方红白马调歌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9 12:32:31

《血色浪漫》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它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滕文骥执导,描述20世纪60年代一代年轻人成长历程的一部剧,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很有立体感。

其中陕北插队那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陕北民歌多次以原生态艺术的姿态出现。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绝对直击听众的心灵:

羊肚子 那个手巾,三呀三道道蓝,我的那个二妹子,真呀真好看,你把你的哥哥心 搅乱,

山丹丹 那个花儿呀,就呀就地开,你有什么心事呀,你就说出来,你呀你不开口我心 明白 哎嗨嗨

白马调原歌词,东方红白马调歌词(1)

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一部黄土地的史诗,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歌词很具有地方特色,表达的尽是最直接的真实情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的劳动人民一直经历着动荡、战乱和安定的变换,这给陕北民歌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元素,有喜悦、有悲恸、有凄凉、有无奈......

好的音乐永远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样才能震撼听众的心灵。那么陕北民歌为什么这么独具一格、又让人欲罢不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陕北民歌的前世今生。

起初的陕北民歌是什么样子呢

陕北民歌一般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这些自成体裁的传统民歌并没有经过刻意的创作,都是陕北人民长期居住在黄土高原上自然形成的。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所长刘阳河在《陕北信天游》的文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信天游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未证出一个端倪。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自从有了陕北民歌,就有了信天游。

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类的居住,就会产生文明,地方歌谣便是它们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歌谣一般是记录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歌谣便是民歌的雏形,从早期的《诗经》、《史记》、《吴越春秋》里就能找出一些痕迹。

白马调原歌词,东方红白马调歌词(2)

《诗经》里面的《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这些歌谣中可以发现现在的陕北民歌和先秦民歌歌咏相承,说陕北民歌源于《诗经》之国风也不为过,不过陕北民歌表现得更加接地气。现存的没有词的《踩场歌》真正是古老时代的歌,它应该起源于牛踩场的年代,比如战国时期。

《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的文中,写到荆轲在临行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时歌曲是即兴唱出的,表现了荆轲前去执行刺*行动的悲壮之举。还有就是刘邦荣归故里,即兴为父老乡亲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

《吴越春秋》里也记载了一首黄帝做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大概的意思就是断了竹子再续竹子,拿起地上的土块打肉吃,这种随性而写的歌词,而能找到信天游的影子。

陕北民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上郡歌》:大冯郡、小冯郡,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均,周公康叔如二君。它源自于秦汉时期的一件事情,赞美的是上郡太守冯野王和他的弟弟冯立,当时二人深得老百姓爱戴,民间一些人写了几句歌谣来歌颂他们的政绩,这样的歌词与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白马调原歌词,东方红白马调歌词(3)

在古代的社会中,文字记录,信息交流都特别不发达,加上民间流传的歌谣又不被上流社会认可,所以能够以文字流传下来的民歌非常少见。在风起云涌的历史长河中,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只能用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于民间。

时代的变迁,也给陕北民歌不断注入新的元素

陕北民歌的发展离不开陕北这片黄土地历史变迁。秦汉时期,陕北这片地方成为了 “王化之地”,陕北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原文化在这里起到了强烈的影响。而且周边尽是匈奴,在和匈奴征战的同时,双方的文化也在互相渗透,从陕北出土的东汉画石像中就可以看出,汉文化在此表现的比较强烈,而石像中的穿着打扮也有几分匈奴风俗的特征。

不得不说,虽然当时连年征战,但是在文化交流方面,匈奴方面的文化对陕北文化的构建确实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五胡乱华”时期,陕北这地方先后被前秦、后赵、后秦、大魏等政权统治,每个统治者都有着自己的文化,陕北的人民连年遭受着战乱的苦难,但是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给陕北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从陕北民歌可以感受到陕北人豪爽、厚道等品质,这些元素都深深地影响了陕北文化的发展。

白马调原歌词,东方红白马调歌词(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