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9月26日,湖南卫视《运动吧少年》迎来了收官,节目开拓了这类题材的创作路径,同时也将大众的审美维度进行了多元扩充。这档节目不仅是少年们的“养成记”,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观众审美和接受度上的“养成与拓展”。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林夕
一档节目如何才能做有效地创新,无疑是每一位内容人,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行业命题”和“复盘思考”。尤其是在每年竞争颇为激烈的暑期档,创新型的节目始终备受青睐和令人瞩目。7月11日,湖南卫视运动少年热血竞技秀《运动吧少年》首播,伴随着整个暑期档,9月26日迎来了节目的收官,最终梁浩川问鼎“年度最强运动少年”,也给很多陪伴着少年们成长的观众送上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收官总决赛,全程高能,燃炸全场。少年们不仅拼尽全力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竞技对抗,还给节目带来了不少热评流量,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对节目和少年们入坑爱了:这是一场巅峰对决,太精彩刺激;少年真的太精彩了,他们真的好优秀……
回溯这一季节目,33位兼具实力和颜值的少年们历经3个月的时间,从1V1、2V2对决再到海边特训、团队突围赛,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蜕变的速度和成长轨迹,不仅仅持续给观众带来惊喜,也是在努力地给他们自己一个最终的交代。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多次获得CSM全国网、CSM全国网城域、酷云、欢网四网全国上星综合组第一。细分人群中,00后、80后所有频道第一,此外还成功为湖南卫视拓宽吸纳了更多主力男性观众收看人群。微博主话题#运动吧少年#阅读量达18.5亿,讨论量123.5万。每期节目播出均有不少热词登陆各大平台热搜榜单掀起广泛热议,系列线下活动#运动吧少年限定周末#话题阅读量1亿,引发全民健身热情。
事实上,当初节目上线之前,笔者其实担心这档超前创新的节目,一方面,竞技对抗类节目本身就不好做,因为很难平衡和取舍娱乐和竞技的占比。另一方面,全素人的节目创新,更显不易。但通过一季节目证明,《运动吧少年》不仅做到了,并且开拓了这类题材节目的创作路径,同时也将大众的审美维度进行了多元扩充。所以说,这档节目不仅是少年们的“养成记”,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观众审美和接受度上的“养成与拓展”。
显现创新和隐藏设计
节目创作出独有气质和稀缺模式
对于内容创新而言,显然是需要有创新的勇气、落地的执行力、长跑的耐力。尤其是如何坦然面对愈发挑剔的观众群体,让节目时刻充满新鲜感以此满足年轻受众的口味需求,是横亘在节目制作方面前势必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困境,《运动吧少年》显然探索出一套自成体系的创新打法。
自带独特创新模式的《运动吧少年》,最大的创新落点在于不再是聚焦于一类具体的竞技项目,而是更加关注“体能”维度上的综合能力考验。节目分为“力量、敏捷、速度”三大专属竞技赛道,包含棚内硬核对抗和户外场景挑战两大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将抽象的体能通过具象的赛道对战呈现,不仅让内容表现更加丰富多元,也增强了竞技感和对抗性,高燃超能的叙事节奏,对于观众而言,更具吸引力和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