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年轻人对抗996工作制,是吃不了苦还是敢于反抗加班文化?95后已慢慢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沦为所谓的“社畜”,那我们到底应不应该选择996的工作?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神逻辑。最新鲜出炉的高论是:不能接受996的工作方式,说明这个人不能吃苦,没有发展前途。好像这个世界不加班就混不下去了,不加班就没梦想了。然而真的是这这样吗?现在的95后青年慢慢的开始拒绝这种加班文化,主动捍卫自己的权利到底对不对?
在程序员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有人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生病ICU”。“996”即许多企业的程序员工作状态,从上午9点干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一项目得到了大量程序员的响应,大家纷纷上传自己公司的加班时间。
996的与真相与悖论
鼓吹996不过是一种变相的人力成本压缩,反映了互联网红利期消失、创新过剩、“重复造轮子”现象愈演愈烈的行业现状。
也有观点指出,996的普及化将会进一步推高全社会的失业率水平,拉低劳动群体的平均所得,乃至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从而使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互联网的专业化程度、know—how的积累、突破性创新的出现都无从谈起,始终无法摆脱劳动密集的工作方式。也让中国互联网企业无法走出“运营至上”、“模式创新而非技术创新”的低水平竞争。
各行业“加班指数”全览
——互联网行业——
996
谈到加班文化,不得不想起华为,华为有个著名段子:华为某部门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日本专家上任的第一天,在全体会议上做完自我介绍后,又说到: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三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辞职的时候只说了一句: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