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也许是受影片名影响,让我感觉,影片一直想去渲染那个悲伤的氛围。
男主的潜台词是:我生病了,我超爱她,我要费尽心思让她幸福。
女主的潜台词是:他生病了,我不能让他担心,我要让自己假装幸福。
女二的潜台词是:男主好可怜,我要帮他完成心愿。
男二的潜台词是:什么?我离婚了?什么?我结婚了?什么,新娘死了?
的确悲伤,智商这么低的人能凑到一起,我都同情哭了。
尽管不断渲染去悲伤氛围,但是,在剧情不合理,人物悬浮的前提下,一切行为变得可笑至极。
正如那些校园青春电影,分手就要随便嫁个人,恋爱就要打胎,要出国。
普通人早个恋,被年段长抓包已经是大事了,哪有那么多烂情怀回忆。
想起一句诗叫:为赋新词强说愁。
所谓的感同身受,是在故事背景下,观众能理解角色的心境,明白角色的苦衷,从而有感而发。
而不是掐着观众的脖子,递上一包纸巾怒喝:“给我哭。”
04
本片最被批判的,就是费心渲染却令人不屑的三观。
凭什么你要死了,你喜欢的人喜欢牙医,牙医和原配妻子就活该被拆散?
为什么男主有病,女二就那么大度让出自己的老公?
明知是错的,还要去渲染这种价值观,甚至为了让他合理,给主角加上一百个理由,去强行做错事。
难道,我们在满足自己私利的同时,可以去伤害别人?
所谓为爱痴狂,并不是说,为了你们的爱,就可以去摧毁别人的幸福,利用别人的感情。
错误的行为堆砌出来的爱情,谁会认可?
比悲伤还悲伤的,不是你们爱而不得的故事,是你们三观不正的脑子,得癌症了不起吗?
从电影诞生至今,爱情片一直是热衷的主题。
在一个个时代下,转变着不同的场景,讲述着美轮美奂的爱情故事。
但不管怎么改变,都要契合当下的审美。
抗战过后,人们喜欢革命时期的爱情,喜欢那份清纯羞涩;改革开放后,人们喜欢自由恋爱,喜欢那份爱恨纠结.......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受众,喜欢的自然不一样。
就像拿以前代表奢侈品的黑白电视,放在普通人面前,可能都会被嫌占地方。(不考虑收藏价值)
在信息发达的如今,再把老套、狗血、毁三观的故事拿出来,只会被人耻笑。
09年的故事只能哄09年的小孩,19年的观众,需要新的故事。
-END-
S的魔镜
【今日互动】你觉得《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好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