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21日晚,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原创话剧《我和我的父辈》于该校钟鼓剧场浓情上演。作为南京市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历经数月的精心打磨,一经上演就吸引了校内外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两场演出座无虚席,动人的父子故事引发观众深深共鸣。采访中,主创分享了创作幕后。
父子情横跨四十年时光
《我和我的父辈》由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师生共同创作,由一对父子的四个人生片段串联起了三个单元故事——《陪伴》《献给朱志达》《歌谣》。在横跨四十年的时空光景里各式情节轮番上演,有温馨、有矛盾、有欢笑也有泪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辈那份深沉的爱与关怀始终如一,永远无法割舍……
故事来源于主创捕捉到的真实生活。编剧贾雨晨回忆说,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扇着扇子为他驱赶蚊子,劈开大西瓜,把最甜的瓜心给他,长大以后忽然意识到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他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陪伴老人,所以想创作一个故事,以“陪伴”作为主题,展现老人真实的心境和陪伴的意义。
编剧彭家栋则提及,故事中朱参谋长(朱志达)这个角色的人物原型就是自己的外公。两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翻到了一本外公的旧日记,记录着外公18岁往后50余年生活的点滴。看完日记彭家栋才了解,外公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严肃和内敛,他的内心善良又柔软。于是,他决定把与外公的故事做成一出戏,用这样的方式去缅怀外公,也希望借由这个故事,让观众珍惜每一段深爱。
该剧导演郭怡冰说,作为一部原创话剧作品,希望秉持着“向生活求教”的观念创作,回归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感受,透过不同时代背景下父辈的生活缩影,展现他们在岁月长河中真诚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人生智慧,去影响当代青年。
演出中,演员们饱含生活质感的演绎引领着每一位观众重温父辈的故事,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默默拭泪,那些看似细碎的生活在此刻唤回了久违的感动。观众的掌声热烈,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