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眼里,对错最大;而在父亲眼里,生活最大。
或许父亲也曾是深受父权其害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里,最终沦为家长权威的殉道人。如今,他是背负一个家庭的中年男人,为了稳定大后方,不得不拿出曾经伤害他的父权理念,用在女儿身上。
而李玩在与成长的第一次交锋里,把情绪阈值放到最大,最终在家长权威的拦截下触底反弹,开始学着如何去做一个父亲期待的大人。
小心翼翼地几次试探,折射出家长权威的不容挑战
小孩子会明确表达不喜欢,而大人会咽下一切负面情绪。
从前的李玩,会拂逆师长的意思,顺着性子讨厌英语;如今的李玩,摸索在成长的路上,强逼着自己苦练英语。
当李玩的英语拿到了年级最高分时,她以为这是和父亲重归于好的契机。只是没想到,答应她的天文展,被父亲记错了时间而告吹;满怀期待地来到真冰场,却是为了让她认识弟弟,好一同参加弟弟的生日。
原来,不论她再怎么努力去获得肯定,在父权奴役下的家长眼中,也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既然爸爸认定了她是大人,那她就不该再用小孩子思维寻求表扬,而是应该明确责任,自负盈亏。
偌大的包间里,到处洋溢着长辈们对弟弟的热情,成绩取得重大突破的李玩却无人问津。李玩没有生气没有哭闹,只是顺应着人群里的气氛,尽可能用一副自然的表情陪笑着。
此时,李玩已经明白,在家长的绝对权威下,任何不合时宜的叛逆都将被做出相应调整。记住了上一次的教训,李玩这次开始学乖了。
身份的转变,让李玩学会了点到为止,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弟弟昭昭的较真儿。姐弟俩指着窝在跟前的狗狗,一个坚称狗狗的名字是爱因斯坦,一个在几回合的嘴仗后,默认了对方的看法。
真正的长大不是含糊真相,而是自嘲一句"算了吧"。
即便李玩不再执着于对错,即便李玩认识到了父权秩序下的不容挑战,她还是会抱有希望,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挑出父亲的错误。
不管是让弟弟给被打伤的奶奶道歉,还是指出父亲不该为了哄弟弟安静而空许承诺,李玩都一改作风,褪去了之前叫板错误的理直气壮,改为了声如蚊蝇地试探性建议。
可想而知,一个孩子去质疑家长贯彻十几年来的做法,自然会被一句"你懂啥"给怼回来。在这里,父辈们的经验是被践行多年的灵丹妙药,难道不比黄毛丫头的信口胡言来得管用?
几番试探几番失落,李玩终于明白,小孩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但绝不能超过父辈规定的界限,去指责既定秩序里的错误。
父女二人心照不宣地维系着这份关系里的平衡,女儿负责好好读书,孝敬老人,父亲负责赚钱养家,给予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
就这样,李玩适应了成熟子女和家长相处的模式,该管的适当发声,不该管的不乱多话。这份曾经破碎的父女关系,看起来得到了圆满修复,其实夹杂着一份谁也不敢轻易触碰对方的沉默。
重男轻女、父权秩序齐整的家庭里,谁都有一份说不出口的无奈。
学会控制情绪后,李玩成为了父权秩序的遵循者
李玩最后一次情绪失控,是在阻拦父亲把冒充的爱因斯坦,送往狗肉火锅店的时候。
这条狗自买回来,就成日被拴在卫生间,像极了束缚在父权秩序下的李玩。不久后,狗狗咬伤了弟弟,触犯了全家的大忌。就像当初拎着她一样,父亲一脸严肃地也把狗拎下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