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人又会长期存在,经久不衰呢?
其实,他们的存在,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这样的人,往往会把别人看得过重,甚至很多时候不敢面对别人的长处;或者是希望通过批评、否定别人这种特殊的方式获得大家额外的关注;或者是希望去向外界证明自己……
总之,时间一长,批评和否定别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让这样的人深陷其中,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自卑、狭隘。

于是,这样的人动不动就把关注点放在了寻找别人的缺点、毛病、不足上。
找到之后,头头是道地讲述出来,自己不仅会觉得比较兴奋,内心也能快速达到某种平衡。
最近,同事也想通了,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再和老父亲对着去抬杠,因为杠的次数多了,他终于明白一切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两个人硬杠结束,互相气的半死不说,谁也改变不了谁。
反倒是,同事在试着给老父亲买了几件不错的衣服、把自己换下来的手机也送给他使用、又经常带着他出门转转,老人家开始明显变得比之前温和了许多。

我挺赞同同事的做法。
挑剔,是人的本性;可每个人又必须得要尝试去克制好自己随时想否定、挑剔别人的*。
毕竟,现实中,谁都不喜欢听别人不停地批评和否定自己。
如果实在想否定别人,也请先从肯定开始,哪怕只是和对方简单地客套一下。
就像同事平常习惯说的一样,客客气气地先问上一句:“我觉得你讲的非常好,我想从其他角度再补充一下,可以吗?”

这样会向对方显出诚意和尊重,也显得自己很谦逊、有风度。
当然,有不少时候,假如我们能把对别人不必要的否定换成肯定,在肯定别人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同样能够享受到被肯定的美好。
交谈时,试着少用普通的形容词平常,大家可以有意去积累、练习一些有“力量”的表达。
比如夸人长得好看,不一定永远都是一句:“你长得可真漂亮。”
记得那位同事有一次夸打字室的小姑娘:“你长得好像赵丽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