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海报
提要: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胜利关闭”,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在清华大学的校歌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也因此成为了电影的名称。这是一个讲述了4代清华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青春的故事,除了最后一个张震出演的故事隶属于当代之外,剩下三个故事都需要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那么,要看懂这部电影,需要知道些什么?
西南联大是什么?
战争时期培养众多人才
西南联大
《无问西东》描写了4代不同的清华学子的选择,其中最特殊的一段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的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以及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遭到日本人轰炸,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分为三路西迁至昆明,抵达昆明之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开始校舍由梁思成设计,但抵达昆明之后,物价上涨,最后确定除了图书馆和两座食堂保留砖木结构瓦房之外,其余的校舍一律是土坯墙铁皮顶的平房。学生宿舍、各类办公室全为茅草屋。后来,由于经费紧张,甚至连校舍的铁皮都被转卖以贴补财政预算的赤字,因此下雨时,甚至学生需要打着伞上课。
昆明多雨,当暴雨打在屋顶上声因完全压制住了老师讲课的声音。法商学院教授陈岱孙有一次上课之时,突然一阵急雨,声音大得使他无法讲下去。他想了一下,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静坐听雨”,这段故事在联大广为流传,戏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由于当时的物价飞涨,联大师生的生活非常困难。为了能够填饱肚子,金岳霖、朱自清等教授组成种菜小组,推举植物学家李继侗当种菜组组长,生物系讲师沈同当“种菜助理”,所有教授出力、浇水、施肥,菜丰收了,吃起来格外香。
在这段最艰苦的日子里,西南联大却云集了中当时中国各领域的泰斗,先后在这里任教的专家教授有300多人。而且这里还走出了171位中国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在电影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细节,西南联大的双胞胎兄弟参军之前专门到沈光耀的家中为他的母亲送去了他的素描本,之后两人喝了一碗水,就奔赴了前线。实际上,在八年抗战期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军学生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800余人,一种是1100多人。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而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梅贻琦的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
梅贻琦是谁?
清华大学任期最长校长
祖峰饰演梅贻琦。
在电影之中,祖峰饰演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清瘦,有着文人的洒脱的气质。作为中国的大教育家,梅贻琦一直服务于清华,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也是清华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
梅贻琦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1931年-1948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学生有“驱逐校长”的传统,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拥护梅校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他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1948年底,他去了台湾。1955年,梅贻琦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也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基础,被称之为“海峡两岸清华校长”。
梅贻琦身上带有鲜明的“清华性格”:少说多做,有“寡言君子”的雅号,教授们提出管理学校的策略,梅贻琦发表意见时通常只说三个字:“吾从众。”始终笑容可掬。他的夫人韩咏华在与他结婚前,曾被人善意警告:“告诉你,梅贻琦可是不爱说话的呀。”韩咏华说:“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学生为这位轻易不发表意见的校长做了一首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沈光耀是谁?
他曾尝试撞击出云舰
王力宏饰沈光耀
这部电影的泪点集中于王力宏和米雪这一对母子身上,王力宏也奉献了迄今为止最出彩的一次演出。之前的王力宏,不管是在《大兵小将》还是《非常幸运》中的形象,都稍显木讷,与出演的角色并不是特别贴近,但这一次,他把“沈光耀”这个富家子演活了。也许,王力宏本来良好的身世就已经赋予了他这种气质,就如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高富帅”一样,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古老东方的一条巨龙。
王力宏出演的“沈光耀”其实有原型,虽然与故事讲述的时间线索有一定的差距,但基本的人物情节却是对的上号的。这个原型就是清华杰出毕业生沈崇诲。
沈崇诲出生于1911那年,17岁那年便通过努力考取了清华大学。他在清华大学选习土木工程专业。在清华四年中,他是学校足球和棒球队的代表,并经常作为北平及华北区的运动选手,参加全国各地的运动会,获得不少荣誉。
《无问西东》剧照与历史照片
与电影中的沈光耀一样,沈崇诲在看到当时的中国,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哀鸿遍野。从小在心中立志报国的他,想去投考空军。如同《无问西东》里的情景一样,他的家人不同意,沈崇诲自己偷偷放弃了在绥远的额工作,剃了光头,冒着大雪赶到杭州投考,被录取入轰炸科。进入了航校,从光头的入伍生学起。毕业时,成绩是第三届的第—名。由于他学习刻苦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在同一期飞行学员中,他是高材生。毕业后留在航校担任飞行教官,他的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效死国家。
为了谨记自己的使命,他写了一封自勉书:“愿我们同学永继英志,互相规劝,共同前进,而效‘死’国家。苟一日得雪旧恨新仇,有余生者,以鲜花果酒,奠诸故友灵前,那么,他们虽牺牲于今日,亦可无遗恨于将来。希我们共勉之。”
1937年,沈崇诲与战友一起驾驶飞机轰炸长江口外的日舰,在飞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沈崇诲和战友驾驶飞机直冲日本旗舰“出云号”。飞机坠落在了“出云号”周边几十米的地方,沈崇诲光荣殉国,年仅26岁。对于沈崇诲来说,他的西东就是国和家之间的选择。
这一群人是谁?
片尾彩蛋呈现中国风骨
陈楚生饰吴岭澜
在电影最后的彩蛋,观众们共鼓掌26次,都是为了片中那些一闪而过的脸孔。这些面孔甚至在电影中让人很快就忽略过去,但他们都是曾经出现过课本中的人物。
影片时间顺序最早的故事,是陈楚生出演的学生在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他最犹豫不决时,遇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清华大学并发表演讲,站在泰戈尔身边的,是当时中国最有资格站在那里的文化人,他们也成为了片尾彩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徐志摩担任了这次活动翻译。这次演讲事先没有预备,诗人是凭借自己敏捷的才思、真挚的情感,珠玑般的妙语如长江大河源源不断。
在西南联大的操场上,有一名老师带着学生冒雨锻炼身体。他就是马约翰,是清华早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倡导者。至今清华大学运动会仍被称为“马约翰杯”。而在西南联大时,几乎每一个场景出现的都是大师,比如说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邓稼先、钱穆、冯友兰、王国维、陈寅恪、沈从文、华罗庚等。每一个人物名字和照片出现,就会引来观众一次默念和掌声,而且这也一再点题——这些大师在他们的时代,也和今天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追求内心的真实,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据悉,为了拍摄《无问西东》,其团队在14个月里看了百万字的文献和17万张照片,从历史还原角度来看,确实诚意满满。这些珍贵的镜头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那个时代,大师们也跟普通人一样,认真而努力地活着。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北京大学校歌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南京大学校歌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南开大学校歌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浙江大学校歌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湖南大学校歌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
宏开学府,济济沧沧
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
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
楚材蔚起奋志安壤
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