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李萍,抱着孩子,已经不再想着报仇了,她满腔悲痛愤恨,已经化为温柔慈爱。她带着孩子,在大漠中生存了下来,之后遇到蒙古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李萍和孩子在蒙古定居了下来,她辛勤劳作,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孩子。
按照丈夫当初的遗言,她为孩子取名为郭靖。
教育孩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一代大侠郭靖一生的写照,郭靖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众位师父的教育,也离不开妻子黄蓉的帮助,但是他能有这样的成就,最应该感谢的人,其实是他的母亲李萍。
郭靖六岁那年,舍命救哲别,之后舍命救华筝,他年纪虽小,但却侠义为先。他被成吉思汗看重,被江南七怪喜欢,全是因为他难得的品质得到了这些人的认可。
黄蓉倾心与他,洪七公传他武功,也是因为他行侠仗义,朴实憨厚。
对于郭靖,李萍也是非常的自豪、欣慰,她一直想把郭靖教育成向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由于长期听郭啸天杨铁心谈论家国大事,忧国忧民,李萍也教育郭靖,大丈夫就应该为国为民。
李萍怕自己有什么不测,在郭靖很小的时候,便告诉郭靖,*他父亲的人叫段天德,要郭靖将来为父亲报仇。在成吉思汗把女儿许配给郭靖的时候,李萍首先想到的是,当年和杨家的约定,而不是为此事欢喜。
李萍道:“我孩儿承六位师父教诲,今日得以成人,小女子粉身碎骨,难报大恩大德。现下有一件难为之事,要请六位师父作主。”当下把亡夫昔年与义第杨铁心指腹为婚之事说了,最后道:大汗招我儿为婿,自是十分荣耀。不过倘若杨叔叔遗下了一个女孩,我不守约言,他日九泉之下,怎有脸去见我丈夫和杨叔叔?……(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李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郭靖的正统道德观念和传统侠义精神,都是李萍教育的,郭靖的诸多信仰,也是李萍给他灌输的。
当初成吉思汗以李萍威胁郭靖,要郭靖同意领军攻宋,郭靖心里异常着急。他望着母亲,害怕母亲受到伤害,正打算出口答应,可是想起母亲平日的教诲,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李萍见郭靖犹豫不决,便对成吉思汗说,要劝劝郭靖,实则她是要给郭靖上最好一课,要坚定郭靖心中的信仰。
李萍告诉郭靖,当年丘处机为他取名“郭靖”,就是让他长大以后不要忘记“靖康之耻”。他告诉郭靖,不要向杨康那样,玷污了祖上的英名,要做个正人君子,否则如何对得起你九泉之下的父亲。
李萍又道:“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枉了在这人世走一遭。倘若别人负了我们,也不必念他过恶。你记着我的话吧!她凝目向郭靖望了良久,神色极是温柔,说道:孩子,你好好照顾自己!”……(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这是李萍说的最后一段话,她知道自己儿子善良孝顺,所以在说完后,她自尽了。她也不舍得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不能连累自己孩子,不能害他成为卖国奸贼,所以她用自己的生命,为郭靖上了最后一课。
也是从这一刻起,郭靖彻底的坚定了自己信仰,后来他为国为民,镇守襄阳数十年。
结语:李萍只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妇人,在《射雕英雄传》中,出场不多,她相貌平平,没什么文化,但是她勇敢、坚韧不拔,她勤劳,她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最后,她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了郭靖心中的信仰。
她没有高强的武功,没有华丽外表,她不像其他人物那样个性鲜明,但她却更让人感动,更让人钦佩,她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如果说郭靖代表着“侠义”,那么李萍代表的便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