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监控投屏到户外巨型LED屏幕的画面,是个人很喜欢的一处设计。
有种全景敞视监狱的感觉,罪行被像新闻影像一样播放,犯罪者毫不知情地处于凝视之下。而导演的媒介意识也比较敏锐,当巨型LED屏幕放大了犯罪线现场时,那种荒诞、荒谬、绝望、无论可逃的感觉,呼之欲出。这一处,寓言故事投射进现实,并点题了。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镜头。
比如,每次反转前出现的环形破旧筒子楼的俯拍镜头。筒子楼成为了一个“陷阱”式的视觉母题,每个小人物带着自己的*落入陷阱中,互相厮*。
再如,片中多次出现同样调节叙事节奏的马明亮高速公路骑行的段落。每次出现马明亮在高架桥上骑摩托的镜头,都暗示后面剧情马明亮的真实身份会发生变化。而最后,他推冰的画面,是西西弗斯在推石头的隐喻。
电影结尾选择冰柜中的钱被冻住,是宿命感。冻在冰里的钱象征贪念的人永远无法实现的*,更是看得见却摸不到的幻象。其实从尤大成通电那一刻起,水就在变成冰。只要故事里时间一直在走,最终就会冻上,论谁也带不走了。
在影片前段,我们看到了小偷、二奶、外卖员、凶手,这些不同职业的底层小人物。
而在影片后半段,我们能看到这些人更真实,更复杂立体的一面。
所谓的犯罪嫌疑人其实怀揣着拯救他人的信念,所谓的小偷其实有最正义的勇敢,所谓的二奶反倒显得留有真情……因而,电影还是试图去挖掘人性与情感的内在维度,以及社会价值,试图折射呈现当今社会的某种症候。尤其是后面,社会议题的融入。
其实电影中还有很多细思恐极的留白细节,值得细品。
比如当虾毛说“少了个数量,又给补上了”,后面观众才知道是少了一个孩子。但这个少了的孩子到底是逃走了,还是发生了什么不测,导演没有直接揭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其暗示我们都能get到。
另外,范伟、窦骁、张颂文等几位主演的演绎,各有特点,都很有辨识度。
窦骁的外卖员角色,前半程几乎就是很怂很丧,后面开始转变,最后反身一跃,试图成为“最大的赢家”。前后气质、表情、眼神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判若两人。
范伟老师饰演的小偷,和窦骁饰演的外卖员,当人物角色发生转变时的反差又足够喜剧、好笑。比如窦骁和范伟拍手的那场戏,以及点烟的戏,都既合理真实又荒诞好笑。因而,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本*”故事外,颇有喜感的幽默画风,也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看得仔细的影迷朋友还会发现,片中埋藏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迷影情结”。
比如,张耀忠和虾毛在房间门口的背影画面,就是致敬《低俗小说》嘛。